本案为石应轩老师临床医案,感谢石老师的分享
患者:李某,女,66岁。
主诉:怕冷10余年。
于年5月19日初诊。
既往史:高血压10年
刻下:畏寒,脚凉明显;上半身汗出明显;汗出日重于夜,晨起被子潮湿;时感头晕,口干,短气,善太息,喜饮热水;久不食晚餐,食则口干苦;泛酸烧心;眠差,入睡困难,大便略成形,黏腻,日2-3次,腰部沉重感,膝盖以下自觉发冷,面部水肿,腰膝酸软。
四诊:“健康晕”不全,眼袋重,舌胖大边有齿痕,水滑,苔白根腻,舌尖瘀斑,舌下瘀斑、颗粒物多,脉沉弦,双侧尺脉弱。
中医诊断:厥证
中医辨证:少阳太阴少阴合病挟痰瘀
治疗:四逆散+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散+玉屏风散
柴胡12g白芍15g炒枳壳15g桂枝15g
*参15g黑顺片30g干姜30g茯苓15g
炒苍术15g泽泻30g当归10g细辛10g
川木通10g制吴茱萸15g*连5g肉桂15g
砂仁6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姜15g
大枣12g炙甘草10g葛根30g川芎15g
生*芪30g酒山茱萸15g防风10g炒白术10g
麦冬10g醋五味子10g硫磺30g
剂量:7付
煎服方法:日1剂,水煎服,附子先煎1小时,硫磺3g/2次/日,口服
复诊:7剂服完,畏寒减轻,汗出明显减少,纳可眠可,下肢冷,自觉小腿前部冷感尤甚,腰部仍有沉重感,加黑顺片50g,干姜50g,*连10g;增加*柏和川牛膝两味药各15g;去麦冬,五味子,硫磺。继服7剂,症状缓解。
按语
患者有明显的恶寒怕冷症状,为少阴病特点;患者头晕,口干,善太息,为少阳病表现;患者纳差,大便粘腻,面肿,舌有齿痕,为太阴病的表现。患者舌下颗粒物多,舌下瘀斑提示患者体内有痰瘀。厥证的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本病辨证为少阳太阴少阴合病挟痰瘀,以四逆散为主方进行治疗。
黑顺片,干姜剂量各15g→30g→50g,汗较前明显减少,畏寒症状消失。由此可见临床疗效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硫磺没有毒性,所谓硫磺的毒性,其实就是硫磺的热性。硫磺有补火助阳之功,运用硫磺为本方特色之处。
患者回信
石大夫您好,谢谢您给我解除了病痛,我在欧洲玩的很开心,尽管有时很累,但是腿和脸都没有浮肿,这几十年的病痛是彻底根除了。由衷地感谢石大夫,遥祝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治疗经验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尝试,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导师简介石应轩,字翔宇,号慈航,别署西亳居士,北邙山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华大研修学院光明中医养生学院教授,中原经方实战联盟首届理事会主席,北京市、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薪火传承3+3项目”胡希恕名家研究室骨干成员。师承名医:年6月毕业于有“中医*埔”之称的北京光明中医药学院,是全国著名的经方大师胡希恕、陈慎吾、宗维新诸先生的亲传弟子冯世纶、张长恩、陈大启、段治钧、樊正伦诸教授的入室弟子,得其真传。石应轩教授是全国知名的经方实战派临床医家。有三十年的临床经验,主攻经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临床善用经方,疗效显著。先后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对城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对中风后遗症、胸痹、脾胃、肝胆、肾病、咳喘、失眠、便秘、痹证、慢性咽炎、鼻炎、妇科杂症、男科前列腺炎、小儿厌食症、养生美容有独特的疗法和疗效,尤擅治疗疑难杂症,近年来致力于对癌症的探讨研究和治疗。发表医学学术论文二十多篇,主编专著一部,参编专著十一部。5月25—26日特邀请经方医学训练营导师团——石应轩教授莅临授课!欢迎大家咨询课程内容
No.1建立临证思维
*握经方学习使用方法
1、六经病的诊断
3个病位,2个病性合成六种类型就是六经,六经提纲证是判断六经病的金标准。
2、经方的学习方法
1)原文背诵法
2)类方证法
3、经方的使用方法
先定病位,再定病性,最后辨方证
No.2学会六经常见方剂的临床应用
解决临床近百余种常见疾病
1、六经病的证治及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
1)太阳病的证治与麻桂剂的临床应用
2)阳明病的证治与硝*石膏剂的临床应用
3)少阳病的证治与柴胡剂的临床应用
4)少阴病的证治与麻*附子细辛汤方证、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的临床应用
5)太阴病的证治与四逆汤方证、理中汤方证的临床应用
6)厥阴病证治与乌梅丸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泻心汤方证的临床应用
2、中药的剂量问题
按照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代的15.克,一升等于ml进行折算。
No.3掌握简化辨证体系
精确诊断,辨证客观真实
1、经方的脉诊与舌诊
定位+定性
2、寒热虚实阴阳辨证
1)三印:根据甲印、舌印、腮印,诊断判定患者的寒热状态
2)腹诊:判定患者的虚实状态
3)阴阳辨决
课程咨询
陈丹:
吴雪:
赵联:陈昭蓉:王文才:朱鹏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