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讲雾霾和沙尘暴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今年易感易发的疾病。很多朋友后台留言,希望能够再具体说说。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详细说说。
首先,大家要明白,从时间上看,我们所处的时间段,是被很多个不同的周期律所叠加影响的。比如说,今年是辛丑年,那么从六十甲子一个周期的角度看,在年这个水平上,今年有今年的特点。同时,现在是春季,那么从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的角度看,在四季这个水平上,春天有春天的特点。同时,今天是4月6日农历二月二十五,那么从一个月周期的角度看,在月这个水平上,下半月有下半月的特点,等等。
周期律(图源网络)
不仅是时间,其实地球上很多事情,都存在这样的周期律叠加特点,不同的周期律叠加,塑造千变万化的世界。正是周期律的确定性,造就了世界的确定性。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易感易发疾病,就是在年和月的水平上,讨论确定性问题,依据的内容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
(一)
先从年的水平上看,这一点,我们在上次雾霾与沙尘暴的文章里说过了,简单回顾一下,就是:一种病邪,两类疾病。
一种病邪,指的就是寒湿邪气。辛丑年,水运不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看看这几个词,水运不足,土气胜,土气是湿气。太阴湿土,是湿气。太阳寒水,是寒湿之气。所以,一种病邪,就是寒湿邪气。
这么大的寒湿,影响哪里呢?主要影响两个方面,出现两类疾病。
第一类,是肾病。这里的肾病,不是现代医学上的肾病,而是中医学的肾病。
从中医上看,肾主骨生髓,是骨关节系统。所以,寒湿可能会侵犯骨关节系统,出现风寒湿痹。这个问题,上一次我们已经讲到,即从腰部、到膝关节、再到脚,都容易出现疼痛、屈伸不利、肿胀抽筋、萎软不能行走的问题。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外伤、关节腔积液等等,只要是骨关节部位的问题,今年都要注意了。
骨关节病(图源网络)
同时,肾主藏精,司生殖,是生殖系统。所以,寒湿还会影响生殖系统,出现湿热带下这样的妇科病,或者出现前列腺炎这样的男科病,以及不孕不育方面的问题。当然,包括但不限于这些。
另外,中医的肾还主司水液代谢,所以,还可能出现下肢浮肿的问题等。
第二类,就是脾胃病,是太阴湿土。大自然出现太阴湿土的问题,就是雾霾和沙尘暴。人体出现太阴湿土的问题,就是湿阻中焦。主要表现为脾胃功能的下降,腹胀满闷,没有食欲,全身困倦,头重头沉等。
这里面,尤其是腹胀满闷,会比较突出。
好,这就是一种病邪,两类疾病。一种病邪是寒湿邪气,两类疾病是肾病(骨关节、生殖系统等)和脾胃病(消化系统等)。
这是从年的角度看的,也就是说,全年的整体特点。
寒湿邪气(图源网络)
(二)
接下来,我们把春夏秋冬也考虑进来。看看在一年当中的不同季节,分别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只不过,我们不是把一年分成4份,而是分成6份,取名为六气。想想看,12除以4等于3,分为四季,看的是每3个月的规律。而12除以6等于2,分为六气呢,看的是每2个月的规律,这是比四季更精准的方法。
那么,分为六气之后,每一气有什么样的疾病特点呢?我们直接看原文。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三之气,天*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帝内经(图源网络)我们把这段话再分分段,同时只保留疾病部分的内容,再加上大致的阳历时间,可得:
初之气(2-3月)……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二之气(4-5月)……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三之气(6-7月)……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四之气(8-9月)……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
五之气(10-11月)……民病皮腠。
终之气(12月-来年1月)……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
简单解释一下,
2-3月,天气还比较寒冷,所以骨关节疾病,拘挛无力的疾病常见。还有一个叫做“血溢”,大概属于肝阳上亢引起的脑血管意外。
4-5月,就提示了一个疾病,“温厉”,为什么我们说新冠肺炎可能还没完,就是因为这里的“温厉”。大家看看新闻,是不是正好是这几天,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又开始了?
6-7月,依然是湿邪当道,身重,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活动不便。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四肢肌肉无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脾主四肢肌肉嘛,脾湿则四肢无用。还有胸腹满闷和浮肿。
8-9月,这是一年当中比较热的时间段,所以湿热类疾病多起来。湿热是什么特点呢?闷闷的热,郁郁不发的热。有一个词叫做“身热不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湿热可以表现在人体任何部位,湿热困脾,湿热蕴肺,湿热在于肝胆,湿热下注大肠,湿热中于皮肤,湿热流于关节,等等,都有可能出现。其中,湿热下注大肠造成的泄泻痢疾,如果下痢脓血,就是这段话里提到的“血暴溢疟”。其他的诸如腹胀腹满,浮肿等症状,前面已经说过。
10-11月,开始进入秋冬季,天气寒冷,大多为一些皮毛腠理的病,例如感冒和皮肤病。
12月-来年1月,又是寒冷季节,再一次出现比较严重的骨关节病,腰痛,尾椎骨痛等。
好,这就是从月的角度,更进一步的具体化的表述。
现在正处在4月初,这是二之气的开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前2个月,是不是骨关节出问题的人比较多?
湿邪(图源网络)
(三)
既然今年容易出现寒湿和湿热类疾病,那么我们怎么应对呢?
很简单,《*帝内经》给出的答案是“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
不得不说,这句话说得太精辟了。
对于寒湿,燥之温之即可。而对于湿热,需要发之泄之。不管哪种治法,都需要围绕着苦味中药来组方。
第一,燥之。针对寒湿困脾,可以苦味燥湿。
白术和苍术都属于经典的健脾燥湿中药,白术侧重于健脾,苍术侧重于燥湿,白术用于“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苍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看看这两段适应症的描述,有没有觉得与前面分析的易感易发疾病,非常的匹配?
所以,白术和苍术,是今年的重点药,含有白术和苍术的中成药,也是重点药。例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丸/六君子丸、理中丸、香砂养胃丸、香砂平胃颗粒等等。其他不含有白术和苍术的品种,只要是燥湿健脾为主的,也都可以选。
其中,我们推荐的保健方是参苓白术散,因为比较经典,药性相对平和的健脾祛湿药。食欲不好的,嗓子总有痰的,倦怠乏力的,都可以选。
白术(涂于网络)
第二,温之。针对骨关节类疾病,可以辛甘化苦,重用辛温热性药。
例如,含有附子、川乌、草乌、马钱子、麻*、当归、川芎等祛风湿活血药的中成药,例如医保目录中能够“散寒除湿”的风湿骨痛片、追风透骨丸、复方雪莲胶囊、虎力散片等。当然,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中药外用贴膏剂,只要具有散寒除湿功效的都可以用,例如通络祛痛膏、关节止痛膏、消痛贴膏、云南白药膏等,都可以的。
第三,泄之,就是甘苦同用,利湿,就是导热外出。比方说,针对湿热下注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可以甘苦同用,清热利湿,例如八正颗粒、三金片、热淋清胶囊、尿感宁颗粒等,都是可以的。针对湿热下注引起的腹痛腹泻,也可以选择葛根芩连丸、香连片等,利湿导热外出。
第四,发之,就是化湿,宣透湿气,必须要苦甘辛同用。这一类的方子也很经典,比如三仁汤、五苓散和藿香正气散。
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方用辛味药半夏和白蔻仁,苦味药苦杏仁和竹叶,甘味药滑石、通草和薏苡仁,还有咸味药厚朴助辛宣透,辛甘化苦,辛开苦降,以此来除湿去热。
五苓散呢,用到了辛味药桂枝,苦味药白术,甘味药茯苓和猪苓,咸味药泽泻。
藿香正气散呢,用到了辛味药藿香、半夏、白芷、紫苏和陈皮,苦味药白术和桔梗,甘味药甘草、茯苓和大腹皮,咸味药厚朴。
看看,治则治法是一样的,功效上有些许差别。
三仁汤(图源网络)
注意,需要强调一下,与文中给出的中药、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功能主治相似的同类品种,也都可以选。也建议大家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使用,保证合理用药。
希望大家了解年易感易发的疾病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出现了相应疾病,对证治疗即可,不必担心。当然,医院和药店的朋友们也可以提前做好司岁备物,方便患者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