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龙骨上刚发现甲骨文的时候,轰动京城,
TUhjnbcbe - 2025/1/15 18:00:00

今天给大家讲的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清朝的晚清时期。话说在山东福山县有一个王姓大户人家,在道光二十五年的时候,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上下都是非常欢喜。父亲王祖源给这个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做王懿荣。王家在此地是大户高门,因为祖上曾经做过户部尚书的大官,传到王祖源的父亲王兆琛这一辈,王兆琛也曾经高中进士,最高做到了山西巡抚的位子。至于王祖源,那就差点劲儿了,他读书成绩没有老爹好,是个拔贡出身,从小京官做起,最高也做到了四川的按察使。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朝省一级的官,自然从小生活富足,不愁吃穿。所以王懿荣从小的生活成长环境那是没说的。他六岁就被送入私塾发蒙。到了十五岁,父亲在京城兵部做官,他就从老家来到了京城,在京城寻名师接受教育。准备走科举的路子。

可是王懿荣跟别的学生不一样。别的学生发了蒙认了字,就去用心学四书五经,老老实实学做八股时文,想着十年寒窗吃苦,到时候一朝考中进士,光宗耀祖去做官。而王懿荣却是对这些八股时文不太上心,他喜欢啥呢?他就喜欢搜集古籍旧书,青铜器,碑帖之类。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嗜好研究金石之学。所以王懿荣在以后成为一个书法大家,号称晚清四家之一,这是后话。

所以王懿荣从山东来到京城,那是如鱼得水的感觉。为啥呢?原来京城这里交通发达,商业发达,当时有三条街都是专卖古董古玩的。想想作为一个古董发烧友,看到这珍奇古董如山如海的古董一条街,那是啥心情?更何况此地还有许多有同样爱好的人物,相互之间切磋砥砺,对于自己的水平眼界提高,大有进益。

但是父亲王祖源给他规定了路子,那就是老老实实去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总之,没说的,考考考!王懿荣的心思就不在那上面,父亲严命,不得不为。从同治元年开始在顺天府参加乡试考秀才,一连考了7次乡试,都没中!这真是把人捉急的不行!

从后来王懿荣的发展轨迹来看,他并不是没有智慧和脑力,但是却一直不中科举中最简单的秀才,这只能说明,他根本就没把心思用在这上边儿。他的心思成天就在琢磨金石之学,在他中秀才之前,就已经是京中有名的金石学家了。

终于到了同治十二年,他才中了顺天府乡试副榜第一名。至此,距离第一次参加乡试,已经过去了12年了。当年的小鲜肉,如今已是而立。日子就一天天的过,他也就一年一年的考。又过了6年,考中了举人!这下父亲可以放心了。在清朝举人就可以出去做官了。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面,考中举人仅仅过了一年,王懿荣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这个实在是低开高走,让人想不到!因为从明代中期开始,要入内阁,必须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才可以。而清朝的庶吉士也是前途非常之好。确实如此,王懿荣在此后十数年的时间之内,官职连连晋升,曾经三任国子监祭酒一职。要问国子监是啥地方?那就相当于现在的清北大学了哈。祭酒的职位,就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而对于王懿荣来说,中了进士之后,他终于可以卸下科举的担子,全心全意去投入金石学问的研究啦。他经常去光顾京城的大小古董店。当时京城的古董商,深知他于鉴别古物有高深学问,非但不敢用假古董欺之,反而纷纷将收购来的古董拿出来,请他鉴定真伪。

话说这是光绪二十五年()的秋季的一天。非常不凑巧,王懿荣生了病,请来一位名中医,号脉开方。待到医生开下方子,王懿荣强撑病体,要过方子来瞧。只见上面开的都是苍术白芷甘草川穹之类,此外还有一味龙骨。王懿荣看到龙骨二字,不由有些纳罕,此物为何物?世上真有龙乎?若是龙骨为真龙之骨,则真龙何形何状?若是龙骨非真龙之骨,则为何以龙之骨命名?好多疑问纷至沓来,王懿荣就吩咐下人,抓药的时候把龙骨分开抓,他要看看龙骨是何模样。

等了不止一刻,下人抓药回来。将“龙骨”拿给王懿荣看。王懿荣拿起一块“龙骨”一观之下,不仅大吃一惊。原来此物上面,有一些奇异图案。仔细揣摩端详之下,竟然像是一种文字!只见此文字结构奇古,纯属以刀代笔,刻画而成。看去似篆非篆,倒是跟青铜器上铭刻的金文有些仿佛。

所以说,发现总是偏爱于有准备的人。“龙骨”这味药材,行销天下,见过这种古文字的人不知数几,然而都是有眼无珠,入宝山而空回。只有王懿荣一生浸淫金石之学,对于古文字尤其有研究,这样才能一眼看透上面的刻画为金文之前的一种古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用刀子刻在动物骨头上,主要为龟甲牛骨,所以他把这种文字命名为甲骨文。王懿荣就此推开了中华文化中商文化的大门。

王懿荣意识到,这些“龙骨”有着无比重要的考古价值。于是,一种文化发现和传承的使命感,紧迫感,让他马上做出了决定,全力收购“龙骨”!只要有字的才要,没字的不要。具体价格么,只要有字,按照字数,每个字二两白银!一时之间,京城轰动!每个中药铺前都有人抢购“龙骨”。甚至有的人提价到了二两半白银一个字!

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前,药店收购龙骨,不喜欢上面有字的。所以农民挖出,往往还要把上面的文字刮掉才好卖。颇费工而所得薄,有时候嫌刮着太麻烦,故而农民往往将有字的扔在一边。自从发现了甲骨文之后,这些昔日没人要的甲骨,顿时身价百倍。因为王懿荣的发现,抢救了无数商代的第一手宝贵资料。王懿荣个人搜藏了多片甲骨,是当时拥有甲骨最多的人。他的一生精研金石学,古文字尤高,发现了甲骨文。所以我们要说,他是当之无愧的考古大家!

而就在发现了甲骨文的第二年,王懿荣于八国联军进京之时,投井而殉难。时年仅55岁。其人虽然远去,但是他发现甲骨文,保护保存了大批商代甲骨资料的功绩,已然载入中国文化史册,为后人传颂敬仰!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看到这里的话,欢迎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骨上刚发现甲骨文的时候,轰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