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湿气给人们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2316.html

在中国经济在还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或者瓦房,屋里地面常常会有一层水气,那就是我们说的地气,它会使空气湿度增大,屋里就会变得很潮湿,而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就会容易形成内湿。受自然界的影响,雨天也是造成空气湿度增加的一个原因之一。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脱离了有地气的房子,住的都是高楼、洋房、别墅,也正是因为这样许多人开始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往往表现为缺乏锻炼,好吃懒做,从而导致体内水分不能充分蒸发,从而形成内湿气。下面对于湿气做更进一步的介绍。

危害

三大器官易受伤

桑拿天让人几乎想而生畏的原因,不在于温度有多高,而是因为湿度有多大。可以说,湿气给身体带来的影响远大于温度本身。

中医认为,人体有六种致病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也称六淫邪气。其中,湿邪对机体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已逐渐加重。比如,现代人多爱吃肉,运动又少,于是,体态越来越胖,脾胃越来越弱。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害,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特别在高温高湿的盛夏,湿与热结合,形成湿热。不仅会引发头晕头沉、胸闷气短、体倦乏力,还易导致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病等多种问题。

消化道: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没食欲,不想吃东西,有时会出现急性肠胃炎。

泌尿系统:体内湿气重,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出不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到。

自查

痰多便黏没精神

体有内湿的人,会比一般人更易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体内有湿呢?

1.看体型: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2.看舌头: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舌苔白腻或*厚腻。

3.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金*色、圆柱体、很通畅的,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一旦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建议大便后观察一下马桶,是否有一些会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因便秘导致的大便不成形,也应该考虑是否有湿气过大的原因。

4.看起床状态: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5.看平时状态:户外湿气一大,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中医讲湿重如裹,一种被包裹着,动不了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用水洗过但没干的衬衫那么别扭。

支招

常按足三里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暑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平时点按足三里,有健脾胃的作用,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同样有除湿作用。进行艾灸操作时,应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还可以在穴位周围移动艾条,扩大施灸面积。一次最好施灸20分钟以上。

雨天少出门

为了降低空气湿度,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将空调拨到除湿一档。但是,现在多数人把空调用得过了。

散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出汗,然而空调造就的舒适温度,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出不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聚积体内,引发疾病。因此,越是湿热的环境,越应该让自己出一身透汗,最好保证每天都大汗淋漓一次。当然,空调不是不能用,是要适当用。湿气比较大的时候,最好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可以减少因潮湿环境引发的皮肤疾病,而且只有身体舒适了,才能更好地工作学习。如果湿气让你觉得难受不已,不妨蹦一蹦、跳一跳,或者做做家务,晚上出去走走路、跑跑步,主动让自己出出汗。

此外,还应注意,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同时摄入适量水分,以免泌尿系统受累。

喝点生姜水

中医讲究食疗养生,我们也不妨学学吃掉湿气的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还易于长时间坚持。

体内湿气的运化,要依靠脾来进行,因此,健脾化湿的食物都在可选之列。比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等。此外,红豆可以煮粥;绿豆可以熬汤;冬瓜适合略有水肿的人;荷叶能生脾胃阳气,建议买些新鲜荷叶,在粥快煮开时放入,焖一会儿即可食用。喜欢喝茶的人,到中药店买些藿香、佩兰、苍术泡茶,同样有祛湿之效。

吃姜也是化解体内湿气的一种好方法。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值得提醒的是,仅在做菜中放入生姜调味,是无法起到化湿作用的;辣椒虽然也能开胃助消化,但在祛湿方面却功效一般。

健脾化湿的同时,更需要减少内湿形成。因此,肥甘厚味的油腻食物,西瓜等凉性水果、冰品等生冷食物都应少吃。在烹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凉性蔬菜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其寒凉性质。

相信大家对湿气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各种湿气引发疾病的应对办法,所以不管是内湿,风湿还是湿热,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那些疾病都会离我们远去,还我们一个健康而美好的明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