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月12日入伏啦今年三伏天40 [复制链接]

1#

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就要到了,也就是民间百姓常说的“三伏天”。天文专家表示,“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2日,“三伏天”长达40天。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事”的方法用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所谓“干支”就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十个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天干和地支的两个字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几乎每年都不一样,所以与“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

我国传统历法规定,“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则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史志成解释说。

三伏天这些事要注意!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2日至7月21日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为“末伏”,共计40天。

1、多吃新鲜干净的蔬果

天气炎热会让很多人都上火情绪烦躁,所以去火也很重要,多吃一些新鲜的些凉性的水果,可以帮你去火,还有牛奶,清热解毒也非常的好,再一个就是很多人炎热的天气容易缺水,而新鲜的蔬果里面水分都很高,而且口味甘甜,食用很清爽,还有多种的营养物质,纤维素和糖分,有效地补充人体的所需,有很大的好处。

2、少食用生冷的食物

由于天气热,人们喜欢吃一些凉的东西帮助降温,但是这些食物虽然让你一时痛快了,却很容易导致肠胃受凉,腹泻等症状,所以要注意少吃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肠胃本身就不好的人在三伏天想要养好身体就更应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东西,比如常喝一点养身粥,就可以很好的护理肠胃。

3、身体祛湿

三伏天不仅闷热而且湿气重,人体特别容易被湿邪侵袭。要想祛除体内的湿气,可以按足三里穴,睡前用40℃温水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另外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绿豆属寒性食物,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绿豆汤。

4、多补水

补水是三伏天养生的重中之重。冬为阴,夏为阳,夏季阳盛阴衰,三伏天身体一动就要出汗,体内水分很容易流失,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5、适度运动

夏季锻炼更容易大量出汗,甚至有些减肥的人认为可以借助高强度运动达到减肥的效果。但专家提醒,夏季不能总是贪凉待在空调房,健身值得提倡,但运动过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增加汗液的排出,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6、晚睡早起午觉补

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而是要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调整作息,可以晚睡但是不要超过11点入睡。中医认为“春生夏长”,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经常睡懒觉,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时间以30到60分钟为宜,超过这个时间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综合:新华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