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qsnbdf/早在元代,朱丹溪就曾有过“湿之为病,十居八九”的论断。湿五行属土,处于中焦,不管是上面的心火下降,还是下面的肾水上升,要做到水火既济,都需要中焦的脾胃调和。更重要的是,人体后天的营养都需要脾胃的运化,特别在当今社会压力非常大的时候,思也很容易伤脾,这都使由湿引起的疾病泛滥成灾。可以这样说,目前绝大多数慢性病都和湿有关。
湿为阴邪,黏滞固着,不易速去,所以湿邪为病,往往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湿性重浊,易滞气机。气机受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在上则为头重如裹,昏蒙眩晕;在中则胸脘痞闷,胃纳不香;在下则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混浊。湿性趋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故湿邪为病,还多见淋浊、带下、脚气、足肿等下部病证。
湿有外感和内感之分,外感湿邪多兼夹风、寒、火邪而发为风湿、寒湿、湿热、湿温等证,内生湿邪则多表现为痰饮、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病。湿证表现虽多,然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曰“重”,即湿病之人多有头重身楚,肢节困重难举之症;其二曰“浊”,即湿病患者五脏之液(涕、泪、汗、唾、涎)和排泄物(痰、二便、带下、脓液等)多秽浊不清。
脾喜燥而恶湿。外湿发病,易困脾阳,导致脾失运化,湿从内生;而脾虚失运,湿邪内停,同气相求,又易招感外湿,故外湿与内湿可以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究竟是外湿困脾,还是脾虚生湿,二者俱有湿困特点,但一为因实致虚,一为因虚致实。区别点在于湿邪偏盛与脾虚不运的主次及其先后因果关系上,不可混淆。祖国医学认为两者在治疗上化湿、燥湿、利湿虽同,但外湿困脾者,重当运脾,从标以顾本,常以胃苓汤为代表;脾虚生湿者,重在健脾,从本以顾标,常以六君子汤为加减,必要时两者还当联系合参。
外湿致病当分清湿遏卫表,还是湿在经络。在卫表者宜芳香化湿解表,并注意配伍宣达气机药,使气行湿化;湿在经络关节者,往往兼夹风邪,应注意配合使用祛风胜湿药。内湿致病重浊腻滞,易壅塞气机,辨证应分虚实、审寒热,注意健脾渗湿、清热利湿、温阳化湿法的灵活运用。具体而言,气分之湿当化,可用藿香、佩兰、白蔻、苏梗;寒湿当燥,可用苍术、厚朴;停留之湿当利,如茯苓、猪苓、滑石、车前草;外湿当驱,如羌活、独活、防风;内湿当运,如白术、苡仁、炒扁豆;湿与热合当先化湿,使“湿去则热孤”;中焦湿滞的舌苔厚腻者,若白厚而浊无热者,可暂用草果、草蔻;苔白腻难退者,可用苍术、半夏;一般腻苔用砂仁、白蔻仁;湿轻苔薄腻不厚者用藿香、佩兰即可;对肝郁夹湿者,常配佛手、香附、柴胡;生冷过度之湿,常配干姜、肉蔻;肥甘厚味之湿,常配焦山楂、炒泽泻;酒酪之湿,常配葛根、葛花、谷麦芽等。
另外,治湿不要忘记活血。临床上如果能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活血化瘀药,往往能起到“催化”湿浊,倍增疗效的作用。常用活血药有泽兰、刘寄奴、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等,其中泽兰、刘寄奴具有化湿利水,活血化瘀的双重作用,既可以直接改善水湿的运行和代谢,又可随着瘀血的清除,截断湿瘀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逆转病机,促进湿病痊愈。如湿温用三仁汤配伍泽兰、红花;寒湿配伍苍术加泽兰、刘寄奴,中焦湿滞选用藿香、佩兰加泽兰;湿滞大便不畅者用生白术加桃仁、红花;痰湿心悸,动则心累者用二陈汤加丹参、赤芍等等。
赵伟民
治怪病多要先治湿,湿邪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