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夫语录
古语有云:为人父母不学医为不慈,为人子女不学医为不孝。不论为人父母还是子女,都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养生之道和健康常识,不仅益于自身,更可惠及家人。每天学一味中药,让中药泽福万家。
今天我们来认识防风
一防风的产地与别名
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是一种既能让人发汗又能迅速止汗的神奇草药,性温味甘,是不可多得的解表中药材之一。
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
别名:铜芸、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屏风、风肉、回云、回草等
第二防风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归经:脾经、肝经、膀胱经
药性:温
药味:辛、甘。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第三防风的临床经验及应用
1.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
2.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
3.风疹瘙痒 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和剂局方》);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等配伍,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芒硝、*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4.破伤风证 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第四防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临床随证配伍,具有不同的双向作用。能发汗,又能止汗。临床上与荆芥相配,防风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能止血,又能通经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
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
第五防风的临床禁忌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老师简介
王文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在校期博览群书,贯通古今,深得多位名师教诲。毕医院校数十年,临床师从于多位中医名家,深得世家真传。期间游历全国,拜访名医,遍访药材,收藏众多中医手抄本,验之于临床,颇有疗效。擅长中医各科疑难杂症,尤对股骨头坏死、白癜风、癫痫、牛皮癣、扁平疣等症以及各种癌肿疼痛的中药处理很有心得。用药特色:简,便,廉,验。不问贵贱,不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饱有盛誉.近年来,有感世人生活不古,怪病频出,着力中医养生与保健,广发菩提心,结无上善缘。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