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野菜最清纯
作者丨柳邦坤
春夏两季,在黑河的宴席上,常常会有野菜上桌。
尤其是近些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尚。
吃的时间最长的,当属蒲公英。婆婆丁是蒲公英的别称,在黑河的城镇乡村,随处可见婆婆丁。婆婆丁是奉献给大地最早的绿,春天,大地还未披上绿装,婆婆丁率先从土里钻出来,预示了大地的萌动。挖婆婆丁不是很费事儿的劳动,野外的路边,随处可见婆婆丁的踪影,用刀或小铲将婆婆丁挖出,抖落沙土,带回家,用清水洗净,再泡一会儿,婆婆丁立刻鲜灵不少,然后即可生吃,是黑河人极为推崇的蘸酱菜。市场上有附近村民采来的婆婆丁出售,婆婆丁刚上市时,要卖到几十元一斤。这些年,也有人在温室和塑料大棚里人工种植婆婆丁,这样,即使尚未冰消雪化,也可吃到婆婆丁。人工种植的婆婆丁比野生婆婆丁个头大,光亮,也水灵,但较野生婆婆丁少了那苦生生的味儿。喜吃婆婆丁的人,吃的就是那苦味儿。春天干燥,都说婆婆丁能润喉、生津、败火。中药里,婆婆丁确是一剂药,主治乳痈肿痛、疔毒等。可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但最好不要在城市绿地上、公园的草坪上采挖婆婆丁。
在黑河,另外常见的野菜是蕨菜。小时候,家乡人都把蕨菜称为猫爪子菜,因为蕨菜在未展开叶子前,嫩叶蜷曲,状如猫爪,故名猫爪子菜。到了年代中期,外贸部门开始收购,出口日本,那时蕨菜之名才传开。采蕨菜的最佳时节,是在五六月份,最佳采集期只有几天,早了太嫩、太小,不出数,晚几天就老了,不好吃。最佳采集期,就是蕨菜长至离地面1尺左右,叶子未放开前,状如猫爪蜷曲时最适宜。蕨菜采回来当日,还要再掐断采后又老的根部,然后用橡皮筋捆成一束,洒上大粒盐,装入缸中,码一层撒一层盐,这样淹渍后,蕨菜就不会再老,而且能够保持碧绿的颜色。如盐放的少了,淹几天后,就会变黑、变*,颜色不好看,又不鲜灵。当然在淹渍过程中,还要倒缸。出口日本的蕨菜都是按照规范和要求这样淹渍的。后来蕨菜也有了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蕨菜保鲜效果好,绿绿的,同新鲜的一样,而且不像淹渍的那样咸,炒、炝后,口感都很好。爱辉区林业木制品厂搞蕨菜收购、加工较早。后来又有黑河市供销合作总公司山产品分公司生产真空包装的山野菜。爱辉山珍公司也生产真空包装的蕨菜、老山芹等,它的规模越来越大。一次,到孙吴县奋斗山野菜加工厂参观,令我眼界大开,这家工厂的加工能力大,而且还有许多加工设备。工厂有好几个车间,蕨菜加工有多道工序。另有县乳品厂、县乡企局山野菜加工厂等,也都收购、加工蕨菜。采集、销售蕨菜,成了孙吴县城乡群众创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门路。采集期内,县里还放几天假,以方便群众采蕨菜。这里加工的蕨菜已销到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和日本等国。当然,现在野菜出口不比前些年,“蕨菜热”降温,好多蕨菜收购点、加工厂都已改弦易辙了。
黑河可吃、好吃的野菜不少,老山芹、四叶菜、狍爪子、鸭子嘴儿、*花菜、燕子尾(读yǐ)、野鸡膀子、苋菜、柳蒿芽、荠菜、苣荬菜、小根儿蒜、江葱、野韭菜等等,黑河南部山区还有刺老芽(也叫刺嫩芽)、广东菜(也叫*瓜香,黑河北部称地榆为*瓜香,嫩叶也可食用)。这些野菜有的可洗净生吃,有的用开水焯一下可蘸酱吃,有的可炝、拌,有的可做汤、炒或炖,有的可以做馅包饺子、包子。年少时,吃的最多的野菜是四叶菜,一是山里多,二是口感好。四叶菜,有的地方也叫明叶菜,学名是展枝沙参、轮叶沙参,吃法是热水焯了蘸酱或凉拌,母亲会用它和土豆条一起炖,很可口,至今难忘。狍爪子菜是小时候除了四叶菜外,采和吃的最多的野菜,“狍爪子”自然是俗名,学名是什么,研究了很久也没有搞清,后来请教胜山自然保护区的张卫国,我和他描述了一番,这种野菜细高,长得还真像狍子的腿(狍子腿细、肉少),外表有点黏黏的,趁叶子放开前采嫩茎吃。他给我查到是苍术,然后我再去查,果然如此,但细分我觉得应该是关苍术,关苍术有很大的块状根,是名贵药材。卫国跟我说,关苍术当野菜吃了有点奢侈。鸭子嘴儿吃的也比较多,有的地方称其为枪头菜,学名很拗口,叫繸瓣繁缕,是石竹科繁缕属的植物,其嫩芽为食用部位。我们用其煮汤的时候多,也可以炒、拌、包饺子、做成菜团子。燕子尾也吃的不少,燕子尾学名为东北燕尾风毛菊、龙江风毛菊、齿叶风毛菊,炒、拌、做汤、包馅儿均可。用野韭菜花做的韭菜花酱比用种植的韭菜花做的酱,要鲜香好几倍,有一同学送过我两瓶,放到冰箱里存放,吃了好久。现今,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后,口味儿变化很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吃野菜,觉得野菜吃起来香,开胃,又是纯生态、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跟几十年前不一样,那时候,油水少,野菜是没几个人愿意吃的。还有一种直接可以食用的野菜叫酸模浆,我们当水果吃。连叶带茎皆可食的学名为直根酸模,我们小时候叫这种为叶酸浆,特别酸;只能剥皮吃嫩茎的一种,学名为叉分神血宁,别名叉分蓼,我们叫这种为杆儿酸浆,微微有点酸,更有一点甜。
每当春夏之交,黑河的早市上便有野菜售卖。不论大饭馆,还是小吃部,菜谱上都有野菜,除了用来做蘸酱菜吃的野菜外,还有其他吃法,如炝蕨菜、凉拌鸭子嘴儿、蒲公英拌豆腐、肉丝炒蕨菜、老山芹炖排骨、老山芹炖土豆、拌柳蒿芽、柳蒿芽炒羊肉、*花菜炒肉丝等。饭店的饺子、早餐店的包子也有野菜馅儿,如老山芹、四叶菜、鸭子嘴儿、燕子尾、野鸡膀子(有些地方把广东菜也叫野鸡膀子,是蕨科,黑河北部山区没有广东菜,称作野鸡膀子的非广东菜,而是另外一种菊科野菜)、野苋菜馅儿的饺子和包子都很受欢迎,荠菜做馅儿南方北方都有,倒不是黑河的特色。还有人用婆婆丁包饺子、包子,也风味独特。黑河中学附近有家饭店的老山芹土豆汤风味别具一格,味道可口,竞成为该饭店的招牌菜。城市里有的勤快人家利用双休日去到郊外采集野菜,体验收获的快乐和喜悦。一次,朋友开车带我和另一位朋友曾到市区西郊采老山芹,时间不长,收获不少,我们每人采回一大抱,回来拿到饭店,让店家做了一盘炝老山芹,又炖了一大盆老山芹、土豆、排骨,吃的特别香,特别可口。余下的老山芹,我们分别又拿回家放入冰箱,吃了好长时间。还有一次几位同学一起去野外才野菜,我们就在公路边上采,采到了好多蕨菜,我还第一次采到俗名猴腿儿的东北蹄盖蕨,它与蕨菜相似,颜色也是绿色,但也有紫褐色。比蕨菜更弯曲一些,一簇簇生长。身上有绒毛,状似猴子的腿,因而得“猴腿儿”的俗名。近几年,蕨菜有毒的消息传出,食用蕨菜的人少了,据专家称,蕨菜具有微毒,只要烹饪得法,又不长期食用,对调节保健是有益的。
鄂伦春人还习惯将山野菜晒成野菜干儿吃,也别有风味。未定居前,山野菜是游猎的鄂伦春人的重要食粮,他们靠山野菜和兽肉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饥荒之年。柳蒿芽是达斡尔族的最爱,他们有好多吃法,如柳蒿芽炖土豆、炝拌柳蒿芽、柳蒿芽炖羊肉等,还有一种传统吃法是,把柳蒿芽切碎碎的,与肉、饭豆或鱼等同煮,是待客的美味。在达斡尔族语言里,柳蒿芽叫“库穆勒”,每年柳蒿芽可以采食的季节,居住在黑龙江畔的爱辉区坤河满族达斡尔族乡以及居住在嫩江市嫩江畔的达斡尔族同胞,就会举办库穆勒节,节日期间,自然少不了吃达斡尔族人烹制的柳蒿芽美食。
有两次野菜宴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次就是在鄂伦春定居的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那是一个冬天,我随同团中央一个访问团到新生去,热情好客的鄂家人为远方的客人做了野菜宴,有老山芹炖排骨、蕨菜炒肉丝、柳蒿芽炒肉丝等,令北京来的朋友大饱口福。使我也第一次吃到用野菜干儿做的菜。还有一次是在卧牛湖风景区,师范同学毕业15年聚会,到卧牛湖游玩一天,中午在望江楼餐厅吃了鱼宴,其中有两个野菜,一个是凉拌马齿苋,还有一个是老山芹炖鲤鱼,口感、味道都不错,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马齿苋拌了后,凉润、爽口,在此之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野菜,只觉得好吃,好几个同学也都打听这是什么?段同学说这是马齿苋。以前听说过这名儿,但不清楚黑河就有这种野菜,更没有吃到过这种名字怪怪的、却又很有特色的野菜。马齿苋有小小的叶子,茎弯曲,有点似豆芽菜,在路边常见,只是以前不认识它、不知道这是能吃的野菜,这就是马齿苋。可见黑河野菜多,还有许多可以吃的、而且极富营养的野菜,我们还不认识。
其实,作为黑龙江省三大林区之一的黑河,还有许多我们还没有认识的山野菜,还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可食的野生植物。比如,我们最司空见惯的俗称灰菜的藜、俗称车轱辘菜的车前草,过去我们都用它们喂猪,其实它们的幼苗都是可以食用的。还有我们称为蛰麻子的荨麻,也到处可见,只记得皮肤不能与之接触,接触过后,皮肤会起红点、瘙痒,原来嫩苗也可以食用。可食的还有委陵菜、山野豌豆等,还有待于山珍加工业、餐饮业去开发利用。
野菜,是兴安岭给北疆人送来的清纯、质朴、绿色的至味时蔬。位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的黑河,是个天然的绿色山野菜宝库。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柳邦坤,原籍山东,出生于黑龙江黑河。曾先后就职于林区、矿区、高校、市委机关、广电媒体,后转行到高校工作。著有散文集《带你游黑河》《从大森林里来》《大地上行走》等。______
责编:李荣堃
审核:王超
监制:刘艳霞
法律顾问:黑龙江剑桥律师事务所胡福才律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