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柞水场景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复制链接]

1#

花开成景,花落成药,原汁原味的乡村,有了靠山吃山的新“吃法”。

休闲美丽乡村朱家湾

“一亩连翘五亩粮。”种一亩连翘,收入能抵得上五亩杂粮。

话谁信?谭家贵。

谭家贵是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民,种了20多年连翘,账算得细着呢。“收成和价格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挣元。”

坚守了几十年的规模种植,谭家贵不仅靠此养家糊口,还把种田变成了种风景。如今这亩的“世外连翘园”,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成为意外的“收成”。

以此为线索,本地湾重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将连翘和苍术作为村上主导产业。当传统农业的配方产生了集聚效应,本地湾的人均纯收入由年以前的不足0元,增加到年的元。

  

靠山吃饭难以为继?

“人这一辈子图个啥?养老送终,承祀香火。”

60岁的谭家贵眯缝着眼自问自答,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山峦。

回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务工热潮席卷大江南北,这个处于秦岭深处的小山村亦被裹挟其中。

才过了几年光景,谭家贵就发现,见了世面、攒下钞票的年轻一辈陆续在县城、集镇买房,扶老携幼举家外迁,原来还挺热闹的一条山沟,逐渐安静下来。到今天,小黑沟53多户人家,只剩下28户。

驱使他们背井离乡的,无疑是贫困。时至今日,本地湾仍有50户贫困户,小黑沟就有10户,年以前,户均年收入仅有元。

谭家贵正值青年时,也被父亲催促着出去打工,“好好的小伙子,不出去挣钱,一天就守在这穷山沟。”母亲气病了,父亲气得分了家,老婆也回了娘家。

“九山三水一分田”,本地湾穷,就穷在这一方山水。但谭家贵不想出去,是因为有自己的事情要侍弄。

海拔米,位于高寒山区的本地湾,山上不缺药材,在谭家贵的记忆里,村民们除了种点粮食作物,就是上山挖药。行情好的时候,一个老汉一年能增收多元。

“但是这么些年,一直没有人规模种植。”谭家贵说,起初,他是沿袭着当地村民家家户户门口种树的习惯,选中了灿若金*云霞的连翘栽下。

不承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年,就这一亩三分地的连翘一次卖了0元,原来只是为了好看的连翘竟产生了这么大的经济价值。从那以后,谭家贵逐渐得到家人的理解。

一亩、两亩,一直到现在的多亩。谭家贵把原来山民留下来的土地,一寸一寸开垦出来,种上连翘,人称“连翘王”。

年,本地湾加入了秦岭山区移民搬迁的大*,许多人作别眷恋的土地,搬到更容易生活的地方。谭家贵却拒绝了,不是因为安土重迁,而是有自己的半片山要守。

“农民么,不种地还能干啥。别人都不愿意干的事情,我一定能干成。”凭着这股韧劲,谭家贵一坚持就是半辈子。

从谭家贵疏掉的苗子中,带回一些栽下,如今村里17户贫困户也种起了连翘,重新过上了靠山吃山的日子。

去年,村里投资10万元,修通了通往山上的一条生产路,彻底结束了谭家贵们手提肩扛的日子,“在那条路上没少摔跤,以后可是舒坦好走了”。

  

你穿你的西装,我穿我的花裙

采摘生态草莓

的确,发展产业的这条路不好走,“摔跤”是常有的事。

靠近集镇的本地湾村,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大规模移民搬迁后,也吸引了很多周边村民。

5年过去了,有的人靠打工过上了小康生活,有的人靠一点小生意,安稳度日,还有50户守在大山中,成了贫困户。

最让第一书记张虎头疼的还属产业,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本地湾种过油用牡丹、核桃,但都因为气候、土壤等因素,以失败告终。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柞水县将木耳作为主要的产业发展。但放到本地湾,地无三尺平,大棚也难建起来,目前还停留在部分农户的地栽阶段。

张虎也知道,事在人为。“我们这里空气好,野生的药材质量好,为何不发动村民种药材呢?”他突然意识到,谭家贵已经用20年的时间,给本地湾带了个头,规模种植这条路行得通。

张虎的底气,除了来自于“连翘王”,还来自于村上颐和合作社的带头人余达峰。

小时候,为了给母亲治病,亲口试药的余达峰,自那以后,便靠着一杆秤驰骋于药材市场。

来到颐和合作社,遍地一抓,尽是药材,只要山上能挖得到的,余达峰都能卖。摸爬滚打30多年,余达峰成为全国有名的药材供应商,直接或间接带动80多户贫困户脱贫。

从集市摆摊,到经营一间收购店,再到如今的加工厂房,余达峰的行动可以影响一方药材价格,柞水北边三镇、甚至整个商洛、陕南部分地区的药材都通过颐和合作社吞吐。

每年全国市场大约需要1万吨连翘,0吨苍术,并且,陕西还没有这样规模化发展这两种药材的地方,不存在同质化的现象。

向余达峰请教之后,张虎更加确定了发展这两种药材的决心。

线头找到了,题就好解了,镇*委也逐渐达成共识:好的生态是农产品高质量的保证,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随即,红岩寺镇启动“秦巴连翘之乡”打造计划,建成了万亩连翘园,连翘经济合作社6个,有产业大户30多个。

“你们这儿怎么没有建大棚,没有那种热火朝天的发展产业的感觉?”前来视察的领导提出疑问。

“你穿你的西装,我穿我的花裙,红岩寺的产业都在无形之中。”镇*委书记吴礼松说,借着退耕还林,红岩寺镇提出了林药综合的发展思路,条件好的地方,实现多种药材套种,这正是靠山吃山的新“吃法”。

以此为基础,柞水也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南线乡镇沿着乾佑河发展旅游产业,偏远的北线三镇,各自发展特色药材,打造“百里药谷”,加上木耳这个主导产业,“一主两优”的发展规划逐渐成熟。

  

漫山金*,脱贫可期

老庵寺村西川湖

“花裙”确实特色鲜明,但要穿出美感却没那么容易。

为了鼓励村民发展药材,本地湾开启村企合作,联合余达峰免费发放20万元的苍术种子,并承诺保证销售。

“但村民还是犹犹豫豫,”张虎说,家住大黑沟的老张就是如此,发给他的4包种子,转手就送出去两包,只留了3分地,打算试试看。

老张叫张贻林,靠种粮、去集市上卖农家产品,日子勉强过得去。不承想,儿子打工出了事,媳妇改嫁,孙子离乡工作,老两口彻底没了依靠。

年冬天,第一批苍术种下,首次参与种植的多户,有的担心天气太冷,给它盖上厚厚的土层,有的时常去地里看看。

老张的老伴儿也着急,“万一种不好,苍术收不着,粮也种不成。”

“村里一心为咱,能把咱带到沟里?”张贻林嘴上说,要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但地里的草除得比谁都干净。

开春后,嫩芽破土而出,老张一天到地头转几遍,悉心照料。等到苍术出齐,一地绿色。老张长出一口气:“心里石头落了地”。

年,苍术叶枯,到了收获的季节。邻居、亲朋好友相聚,剪胡须、整理根茎,家里好不热闹。那天,药材加籽儿卖了1.3万元,张贻林直后悔,当初没有把发下来的种子都种上。

好东西自然有市场,去年,看中本地湾野生苍术的质量,重庆一家医药公司带来每年吨的订单。但无奈,目前的产量无法满足,只好作罢。“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代表未来可期。”张虎说。

如今,村里的苍术和连翘,立体套种亩,考虑到年老体弱农民的劳动能力,本地湾逐步将村里闲置的土地流转回来,统一管理,让农户通过租金、分红、务工等多种方式增收。

镇上启动万亩连翘计划,把很多功夫下在连翘之外。不仅将连翘沿着省道种下,发展特色游;还建了厂子,开发了连翘茶。

汪祖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红岩寺人,早些年一直在外地搞建筑,虽然赚了些钱,但也吃了不少苦。

今年春节回家,得知镇上要办茶厂,汪祖锋第一个报了名。本为中药的连翘茶,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消炎、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如果得以开发,将会是一个诱人的大市场。

下定决心的汪祖锋,3月份便去山西考察,去河南买设备。清明刚过,投资多万的绿云茶厂,正式开张收茶。

摘下一片鲜嫩的绿叶,村民心里都有一笔账:鲜叶一斤18元,一周就卖了元,再加上成熟的连翘,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推荐阅读

脱贫攻坚

柞水场景: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带着孩子去驻村脱贫路上的民警夫妻

编辑:窦娣

编审:王美景

来源:《当代陕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