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苍术白术,傻傻分不清楚老医告诉你怎么比 [复制链接]

1#

苍术与白术都有燥湿、健脾之功,《神农本草经》统称为“术”,未加以区分。宋代之后,医家逐渐分开使用。

那么,临证应该如何把握苍术、白术的运用呢?老医王辉武先生说,只要抓住二者的功用特点,临床也就好用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比较运用苍、白术文/王辉武

苍术与白术,古时不分。《神农本草经》只有“术”而未分苍与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按其形态、性味及用法,把“术”分为白、赤两种,但其功用仍未分,统称为术。后来,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オ明确分为苍术与白术。

01

笔者上学时,凌一揆教授说苍术性味辛烈苦温,发汗伤阴作用很强,在我的印象中偏性很大,不敢妄用。所以多年来白术用得较多,而苍术则相对较少,主要畏其伤阴耗液。

后来我见到戴裕光教授(北京中医学院62级毕业生,任职于第三军医大学)善用苍术,对肝硬化腹水鼓胀者都用苍术,对一些舌红阴虚者也不忌用,仅在复方中稍加配伍即可。

成都著名中医王静安,被尊为“王小儿”,在《王静安临证精要》中,对于小儿泄泻、厌食诸病,都用苍术而很少用白术,并称“苍术气味芳香,并非刚燥,且含有营养成分,临床我多偏用之。”验诸临床,此非虚言。

《神农本草经》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此主要说的白术之功,受《本经》的影响,致多年来临床尊用白术较多,把白术作补益药用也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苍术的正确遣用。

02

如何把握苍术、白术的运用呢?

苍术与白术都有燥湿、健脾之功,只要抓住二者的功用特点,临床也就好用了。

首先谈苍术的特点。先说适用:

①苍术辛温性较强,善于发汗祛湿,故少汗的湿证当首选。

②苍术苦燥性烈,善燥湿浊,对于寒湿、湿未化热、湿不夹热者,如舌苔白厚、白腻及舌质淡或舌质不红者,食不知味者,当选苍术。

③湿浊弥漫全身多个部位的,只有选苍术,因白术除湿之功弱不堪用,正宜启用苍术辛烈温燥逐湿之功。如《药品化义》所说:“统治三部之湿:若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之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部,足膝痿软,以此同黄柏治痿,能令足膝有力。”

④苍术善解湿浊之毒气,凡秽浊恶气、瘟疫湿毒者,用苍术浸于水井中,或燃点于庭之内外,以烟熏之,即能达到效果。

⑤苍术长于解郁,“尤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故诸郁用之多效”(《赤水玄珠》)。常配川芎,解郁更妙。《丹溪心法》云:“苍术、川芎总解诸郁……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开提其气以升之。

需要禁慎者:

①汗多者不宜单用,或配白术同用,可保无虞。

②无明显湿浊者不宜。

③阴虚内热,舌质红,舌苔少,甚至无苔者当慎,配伍益阴而不滋腻的石斛、百合,可以缓其燥性。

④有出血倾向的,如鼻衄、咯血、吐血,虽有湿浊夹杂,用量宜轻。

03

再说白术的特点。宜用:

①白术以补见长,故健脾益气当是首选,其除湿而不燥,或虽燥而不烈,是通过健脾而运化水湿,运用白术可以不考虑其燥而伤阴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润脾而生津液,或者说白术是通过补气而实现生津液的。《本草全编》解释说:“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焉。”

②白术长于止汗,如玉屏风散。对出汗的问题,白术当是全能,止汗有功,无汗也不忌,此与苍术截然不同。

③白术安胎,主要是白术以补脾气为主,又能兼顾血分,尤其是冬白术之肥大者更好。如邹润安在《本经疏证》中说:“术为中焦之药,切之有膏液而色赤,是术虽气分补中除湿之剂,又确有功于血分。”所以初孕安胎是为上品。

④白术还可美容颜,且是其特点。《药性本草》载:“主面光悦,驻颜去。临床配伍炒菟丝子治疗妇女面部色斑有效。需要注意禁慎者,《得配本草》提出:“胸腹嘈杂,肝肾动气,怒气伤肝,脾阴不足,溃疡,奔豚,哮喘,烦渴,痘已成脓,九者禁用。"这里用“禁用”二字也说得太绝对了,在配伍中应用可也。

其中所言的“胸腹嘈杂”确有其验,笔者在临床上发现白术有明显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尤其是生白术,其功更显。如生白术之治大便不畅,大剂量则肠中辘辘,矢气频转,出现嘈杂似饥的现象。有时为了健脾益气以治疗大便溏薄而用参苓白术散,其中白术剂量过大,或未用土炒而误用生白术,使患者服后腹泻不止者也经常发生。

关于白术久服轻身,延年益寿,善补治腰痛等均在古代医案中有记载。笔者认为,那是指野生的白术而言,现代之白术皆为栽种,恐难有延年之效。正如《本草分经》说:“按野术可代真参,而真野术者极难得。种白术健脾燥湿,只可调理脾胃常病。”

建木医社,一个用心做事的真中医传承平台。贯通天地人,承传真中医。求真务实,止于至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