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产生的病因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最近小编膜拜各种矫正近视的“黑科技”,
一个小伙伴突然问了一句:
古代人近视了怎么办?
那时候既没有眼镜,
也做不了近视手术。
Step1
古代人近视风险低
重庆的一家养生研究所所长张贵文在查阅了大量古医书后发现,虽然很多医学著作像《*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均记载了多种眼病,但是唯独没有近视的相关资料,只有清代的《医宗金鉴》上记有一例。
这样看来古代会不会真的没有近视?
那当然不是!跟现代相比,古代近视的人非常少,这个也因为大环境造成的。
一、近视是富贵病。
古时候读得起书的人不多,即使读得起书也都在白天看。只有家庭条件好的才能在晚上点油灯看书,所以近视=有钱人。
举个例子,北宋时期秉烛每条价格文。根据当时的物价,10文钱可以买到12.5斤粮食,也就是说一条秉烛可以换斤粮食!按照一晚烧3根来算,秉烛夜读一晚上就要花文,大约1斤粮食!一般人烧不起啊!
二、古人写字用的是毛笔,比较长。
这样的好处就是,人们在写字的时候眼睛距纸的距离就会比较远,客观上也能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三、古代的读书人大多家境清贫。
在读书之余,还要抽空干些农活。每天保持一定的户外运动,也能有效预防近视。
Step2
这些名人也是近视
虽然古人近视的概率很低,但是由于遗传、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中间还是有不少近视眼。
古代有个形容读书用功的词叫“闻墨”,大意是读书的时候贴着书看。扎心的是,这其实不是用功,而是近视了看不见……
一、周文王
《史记》中记载,孔子怀着音乐梦,向师襄子学琴,学的是周文王的音乐。学到一半,孔子表示非常欣赏周文王:“……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而谁能为此也!”
这里有一句“眼如望羊”,后来有一本叫《释名》解释,望羊的意思是“远视茫茫”,就是看远看不清,这不就是近视的症状吗那当然就是近视了。
二、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是近视,而且是高度近视。南宋叶梦得在《石林燕话》记载:大文豪欧阳修近视以后读书非常不方便,直接让侍从在旁边念给他听。
欧阳修侧面反映了近视果然是富贵人家的病……
三、雍正
清朝的雍正皇帝,没错就是《步步惊心》里的四爷,他不仅是个近视患者,还是一个眼镜狂热爱好者。
据历史记载,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整整多达35副,而且材质各不相同,包括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等等。
雍正元年(年)十月初二日,雍正命令郎中保德针对他一天24个小时,要设计24副不同的眼镜!
Step3
古代人近视了怎么办?
即使没有先进的科技设备,老祖宗们还是找到了很多“治疗”近视、提高视力的办法。虽然不一定有用……
1.制作绿色的灯油
比较爱折腾的读书人就直接从灯油上入手,宋代的《养病漫笔》中写道:“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这个“绿色油灯”大概就是现在市场上那些护眼灯的鼻祖了吧。
2.洗洗更健康
一般不愿意折腾的人,更多采用的是外洗法。操作很简单:打一盆热水,然后用双手洒在紧闭的眼睛周围(这不是用洗面奶洗脸的方式吗……)
根据史料记载,大文豪苏轼曾因写作过劳患上了目痛,通过采用这种外洗的方法而得以痊愈。方法有没有效果不好说,但经常冲洗至少肯定是卫生的!
3.服用中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有明目功效的药材,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等等。
4.佩戴眼镜
眼镜出现之前,中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读书必备神奇:放大镜。国内已知最早的镜片是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5倍。
后来眼镜被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在清朝的时候才真正流行开来。就像上文提到的雍正皇帝一样,不过当时的眼镜是进贡物品,只有皇族成员有资格享用。大臣如果有幸受赏了一副眼镜,还会感激涕零地带回家裱起来,把这当成无上荣耀。
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古人近视了怎么办,要小编来看,古代的人近视了最后都会去世,不信你看他们没一个人活到现在。
------END------
来源:依镜
主办方:重庆时报
主编:项景尧
刘极昊
编辑:曹冬晴
商务合作: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