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神丸能治五更泻,为什么泻在五更 [复制链接]

1#

来源:晚成堂

I导读:四神丸是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泻的代表方剂,对于这首方子相信每一位中医人都能熟记其组成与临床功用,但是本文开篇李克绍老提出的问题你思考过么?(编辑/闫奇峰)

腹泻

作者/李克绍

四神丸能治五更泻,为什么泻在五更?五更泻为什么用四神丸也有治不好的?下面就谈谈这些问题。

五更泻是肾泻中的一种,因为是在半夜以后,天未亮以前,必腹泻一、二次或多次,其余的时间不泻,每天如此,丝毫不差,所以叫作五更泻。

为什么泻在五更呢?

正常人排便,一般是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而且大都在起床之后,未起床之前很少有想大便的。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泄,疏泄就是疏通、发泄;肾主闭藏,闭藏就是关闭、收藏。排便是属于疏泄的,但又可以暂时不排,这是由于肾能闭藏的缘故。这样,肝肾协调,互相制约,疏泄和闭藏统一,大便就会正常。

反之,如果肝气太强,疏泄太过,肾气太弱,不能闭藏,就会不分昼夜,大便频繁。另一方面,如果肾闭藏太过,肝不能疏泄,又会大便闭而不行。这都是病态。肝气生于子时(夜11时到次日凌晨1时),旺于寅时卯时(3~7时)。也就是说,人从睡眠中休息到半夜以后,全身的脏腑气血功能,都逐渐地重新恢复活动,这叫作肝气萌动。脏腑活动,包括大肠,它积存了一天的粪便,也要开始传导、排便等活动,但在肾阳充足,能闭藏固摄的情况下,可以从容不迫地等到起床以后,而在起床之前,不会有急于大便的要求。

而肾阳虚的五更泻,却是半夜之间,或刚过夜半,肝气略微萌动,就急不可待,马上要腹泻。这就说明五更泻的关键在于肾而不在于肝。

所以四神丸以五味子、补骨脂、吴茱萸温肾为主。又因泻泄大都与脾有关,所以四神丸中也加入肉豆蔻温脾健脾。

治疗五更泻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把所有起床以前腹泻的人都认为是肾阳虚。因为天明前后,有许多情况都可以出现腹泻。譬如有酒积的人,常常在早晨还没有起床就想大便。但是他的大便溏黏,或夹杂粪块,午后却仍然是正常粪。也没有手足发凉、脐下冷痛等肾阳虚的症状。用二陈汤加酒煮*连、红曲,研末,再用陈酒曲打糊为丸,乌梅煎汤送服,即可逐渐治愈。

也有的白天还好,一到傍晚就肚腹膨胀,一夜不安,在天将明时,腹泻一次,泻后症状减轻,这也不是肾泻。因为大便不是鸭溏,也没有手足发凉、精神衰惫等肾阳虚的症状,而且在半夜之前肠胃就已经有不舒适的感觉。这是脾湿太盛,与肝肾没有关系,可用胃苓汤加木香、砂仁,或者理苓汤加木香。

如上所述,可见泻在五更也好,不在五更,任何时候都泻也好,只有在出现手足不温、大便鸭溏、食少、怯寒、舌淡、脉迟等命门火衰症状时,才算肾泻。如果大便酸臭、腹满膨胀、舌苔*腻、脉象弦数,这虽然泻在五更也不是肾泻,用温肾法治疗,是不对证的。

此外,肾阳虚腹泻,一般都是久病体弱,或者是其他慢性腹泻的进一步发展。没有一个平素健壮的人,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肾泻的。这一点,也有助于临床诊断时作参考。

因此,凡慢性久泻,只要出现一两个肾阳虚的症状,就要考虑在相应方剂中,加入一些温补肾阳的药物,如骨碎补、益智仁。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凡治五更泻,必须在临睡之前服药。若服在起床以后,距离腹泻时间太长,效果就差。

“五更泻”的治法,不应只局限在肾

I导读:丁光迪先生在治疗“肾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温肾固涩法。但却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的疑问。真正的临床家,往往勤于思考。对于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丁先生如何解答的。(编辑/居业)

用升阳法治疗晨泄

作者/丁光迪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独盛所致,因此前人治疗,每用椒附丸、五味子散、四神丸等温肾固涩。但在实践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

曾读李东垣书,他论泄泻,认为有湿病、脾虚者,是“湿寒之胜,当助风以平之”,亦是“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愈矣”(见《脾胃论》调理脾胃治验)。从而深受启发,对部分用上述治法疗效不佳者,改用升阳方法,并多加风药以升清,大显功效。无论病程久暂,凡属脾虚湿胜,清阳下陷的病情,近期远期,疗效均佳。曾治20多年的晨泄病人,均获良效,观察多年,亦很巩固·····

经过多年的摸索,体会到晨泄谓之“肾泄”者,一定见有肾阳虚的证候,如身寒畏冷,腰脊酸痛,脚软冷疼,阳痿不育,夜尿频多,舌质淡滑或胖,脉沉迟微弱等,虽不必悉具,但总有一些相应症状,然后运用温涩方法,才能见效。

现在有些晨泄病例,阳虚的证候并不显著,而脾虚湿胜病情却较突出,如肢体困重,倦怠嗜卧,不耐劳力,动则气短,面色萎*,舌苔内腻或薄白;亦有体征并无明显改变的。这样,是病在脾而不在肾,宜用升阳法以治之。

升阳法的用药,余常以羌活胜湿汤加加味为基本,加味药如白芷、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白芍等,目的是“下者举之”,使清阳上升,挽回中气下陷之势。所以用风药较多,但用量则轻,本东垣之旨,使升清而微微得汗,则阳气升腾,脾气来复,泄泻亦可愈。

如其泄泻水多,小便涩者,这是湿胜而气化不行,略参升阳除湿汤意,选用泽泻、猪苓、桂枝、陈皮、神曲、益智仁等1~3味,升降脾胃而上下分消其湿。

如其大便夹有黏液,腹中痛而便后仍不宽舒者,这是兼有湿积阻滞气机、虚中央实之证,略参升阳益胃汤意,选用*连、白芍、陈皮,半夏,木香,吴萸等味佐之,苦辛通降,以去湿积;

如药后腹痛缓,黏液除,困倦乏力者,即用升阳益胃汤去泽泻、半夏调理之。亦有阳气下陷,而虚火上冲,见头晕目眩,两脚发软,夜间盗汗等症,这是热伤元气之故,舌上必罩薄*腻苔,脉亦见滑象或数或大,此时不能纯作虚证或加重补药,就仿除风湿羌活汤意,加用*柏、*连等苦寒坚阴,其症即退。这种方法,在旬日左右开始见效,1月左右即见显效。

如其病情已经稳定,晨泄全止,但腹中微痛尚存,或肠鸣矢气减少而未痊愈者,即用升阳汤巩固善后。此方肝脾两顾,益气兼以和营活血,颇有深意。因为晨泄久延,不独气虚下陷,血亦随之损伤,每见血虚、血瘀之变。调理善后,应该考虑周到。

此方服用效佳,余常加*参、白术、白芍,以川芎易当归,加强疏肝补脾,益气活血作用。此病需要兼用养血活血药,是从东垣补中益气方法悟出的,他常提到“阳生阴长”的道理,因为脾胃居中土,是气血生化之源,营卫之所自出。脾病而仅为气虚者,固然有之,但更多的是气虚血亦伤。

因此肺病而仅用益气升阳,固然不错,但其实还只是知其一半,必须配伍养血活血,才算照顾到全面。所以补中益气汤中用当归,羌活胜湿汤中用川芎,升阳汤中用红花,均为“阳生阴长”而设。余用此法于晨泄,屡屡见功。

何况红花能治诸风和腹中血气刺痛。李时珍更赞赏川芎、麦曲治湿泄之功,足证此法有良好疗效。同时,此病调理,应该顾及血分,但不宜多用熟地、当归等阴腻滋润之药,否则又能引起滑泄;即甘温益气,用量亦宜轻,否则亦有壅气增满之患。

这是因为本病毕竟属于湿胜下陷之变,即使病情好转,但久病之体,脾健阳升,尚须有一个恢复巩固过程,如不注意及此,反应是比较敏感的。这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用之殊感应手。

总结多年所治病例,最快的1月左右即愈,最长的亦不出3个月。一般愈后都较巩固,少数亦有反复几次,但再进原方,亦能很快向愈。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医话》,刘强等选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点此阅读:科学家故意感染自己两次,证明新冠群体免疫效果,结果出人意料!

从"上火"到心肌死亡仅5天!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谁才是救命药?

这味中药——治疗虚汗很有效!

点击“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