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去哪里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赤壁万亩茶园。
嘉鱼县高铁岭镇九龙村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制作第四代“别墅”鸡舍。
崇阳县白霓镇桥头村扶贫车间员工。
湖北*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员工检测茶油。
咸宁市地处幕阜山腹地,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万户、38.3万人,贫困村个,深度贫困村21个。全市支驻村工作队、名驻村干部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坚持“扶志、扶智、扶制、扶治和扶支(部)”相结合,以“深实严细久”的标准和作风,用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截至年10月,咸宁市38.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步入咸宁,一座生态公园之城赫然入目,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处处皆景,经济发展、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底的元;全市行*村客车通达率、村湾通硬化路、农村饮水安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通生产动力用电自然村覆盖率均为%,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
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通城县塘湖段。
通山县九宫山镇富有村引入“渔光互补”产业扶贫,每年集体增收36万元。
咸安区汀泗桥镇熊家湾已成旅游景区。
崇阳县雷竹小镇。
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12月8日,崇阳县桂花泉镇龙飞村,望着梯田里的*精长势喜人,熊银德笑了:“到明年,这些梯田会长满*精,全部是绿的!”
熊银德今年35岁,中药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家具行业。年,他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后返乡成立了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投资发展中药产业。
“目前中药材基地有亩!”熊银德介绍,近几年来,中药材基地遍布全县多个村,共有46个基地。通过试种,从47个品种中挑选出了24个适合崇阳种植的中药材,如*精、苍术、白芨等。
基地建到哪里,就带动哪里的村民脱贫致富。脱贫户王炎明在石城镇白螺坳基地帮忙看护,今年工资达3.7万元。铜钟村脱贫户冯丽华一年也可挣2万多元,“准备给儿子装新房!”
翻开领康中药材公司的账本,连续3年时间,平均每年带动就业人数0余人,年用工量余人次,仅年就支付工钱多万元。
一间“鸡别墅”,一片荒山坡地,天时间,饲养50只鸡,收入可达元。嘉鱼县将这种养鸡模式称为“”模式。与之配套,合作社统一养殖标准,统一供应配送鸡舍鸡苗鸡粮,统一技术培训并防疫,统一购买鸡苗保险,统一销售。这种模式从嘉鱼发源,现在全市推广,成为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
通山县大畈麻饼是当地传统食品之一,大畈镇麻饼生产厂和作坊实行电能替代后,不仅生产效率提高,还将麻饼变薄变巧,成为休闲食品,受到市场欢迎。大畈镇35家麻饼生产公司(作坊)产销两旺,已带动余名村民就业、余户贫困户脱贫。
就业让贫困户笑容越来越多
位于崇阳县桂花泉镇双港村的湖北一窝疯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油炸香味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炸面窝。负责人陈敏在*府的引导下,年返乡投资多万元建起了“扶贫工厂”,年6月投产。
“每天可炸6万个小面窝!”双港村有50多名村民进厂上班,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脱贫户饶水珍说,在这里上班每月可挣多元。
崇阳县共有30个扶贫车间,涉及卫材、汽车装饰等行业,带动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仅中健医疗公司一家,就在5个乡镇12个村建了扶贫车间,解决了多人的就业问题。
“在家门口拿工资!”通城县关刀镇八仙村脱贫户吴金霞满脸笑容,在位于高冲村的湖北鑫彬源新材料“扶贫微工厂”工位上,她高兴地用手语比划:“既能挣工资又能照顾家里,很好!”
吴金霞是聋哑人,丈夫重病,*府将她家安排在高冲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全家靠低保和残疾补助维持生活。现在她在“扶贫微工厂”上班,多劳多得。她手脚麻利,一个月能挣两千块钱。生活正悄然改变,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该厂负责人魏寿兵原在广东惠州创业,年受通城县委县*府邀请返乡投资,由*府建设的“扶贫微工厂”帮他解决了生产车间的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万元,建设“扶贫微工厂”52家,吸纳余名贫困户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每个“扶贫微工厂”通过支付租金的形式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资产性收益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