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女,42岁,因皮肤丘疹伴瘙痒来诊,刻下:体格壮实,平素怕热,多发皮肤丘疹,局部红肿,伴严重瘙痒,抓挠后局部渗出多,口干,口渴,无口苦,头汗,轻度腹胀,纳眠可,小便*,大便黏腻不爽,一天1-2次。舌红,苔*厚腻,脉沉有力。处方:茵陈蒿汤加苍术:茵陈30,栀子20,大*10,苍术30。5剂水煎服,分两次饭后服。患者服用上方后皮疹及瘙痒减轻,汗出减少,口干加重,舌苔变薄,脉沉有力。二诊:上方改苍术15,栀子10,加生地10。再处方5剂善后。分析:患者体格壮实,平素怕热,口干口渴,汗出,腹胀,舌红苔*腻,脉沉有力,一派内热伴湿浊情况,首诊想到两张处方,一个白虎加苍术汤,一个茵陈蒿汤。其实两张处方均有宣散内里瘀热的作用,白虎加苍术汤同时也具有了利湿的作用。但茵陈蒿汤和白虎加苍术汤一个偏向于湿,一个偏向于热;一个偏于热於于内,不得外散,一个偏于热散于外而仍不得解;故一个头汗出为主,一个全身汗出为主。斟酌之后,选用茵陈蒿汤加苍术似乎更合理。一诊后患者丘疹瘙痒渗出等症状明显减轻,但口干明显加重,考虑到湿热长期内蕴,有伤阴情况,又加用大量苍术后,也有苦温燥湿而伤阴之弊,故给予苍术减量,同时仿龙胆泻肝丸意思,加用生地,清热养阴而防止伤阴之弊,患者再次服药后口渴明显减轻,后随诊皮肤丘疹也痊愈。此案纠结之处一是选方方面,白虎汤加苍术估计应该也有效,但最终选择茵陈蒿汤加苍术也有效,这两个方证还是有细微差别,但从口干口渴一证上看,白虎加苍术汤在这里未尝不能选用。具体药证确实有些模糊和高度相似性,当时是根据脉诊选的茵陈蒿汤加苍术,沉实脉考虑更多是倾向于瘀热在里。二是长期湿热内蕴容易出现伤阴情况,主要因为湿热本身伤阴,另外湿热内阻,导致自身津液生成障碍,属于客水不去,真水不生,所以在湿热存在的情况下,伤阴证还是很容易出现的,这个方面后世温病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