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灵仙汤(李荣彦方)
威灵仙30克,泽兰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急性子10克,生山楂15克,水蛭粉3克(冲),炒橘核15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炙鳖甲15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菟丝子10克。
水煎服,日1剂,经期停用。
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调理冲任。
乳腺增生。
气虚明显加*芪15克,*参15克;血虚加熟地*10克,制何首乌10克;夹湿夹痰加半夏10克,茯苓15克;气滞明显加柴胡9克,青皮15克;大便秘结加槟榔片15克,大*9克。
李荣彦,女,年生。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医院院长,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年荣获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称号。从事中医临床3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尤其在中医药治疗消化内科及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专长及经验。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灵仙汤”、“清肝养血祛斑方”、“胃病I、II、III号”等院内协定方。发表论文近30余篇,参编论著4部,主持及参加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研究。
32.羌防银翘散(李永成方)
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板蓝根3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荆芥10克,青果10克,甘草3克,芦根30克,竹叶10克。
每日1剂,凉水浸泡后水煎煮,早晚分2次服用。
发汗解表。
感冒。
感冒数日未解,恐邪深入者,加细辛3克,直入三阴引邪外出,邪从表解,周身困重为其使用标准;咳嗽加入宣肺之品,浙贝母10克,苦桔梗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百部15克,痰多者加橘红10克,橘络10克,配合甘草以化痰止咳;咯*痰加鱼腥草30克清肺解毒;喑哑加蝉蜕3克以宣肺清热;口干舌红加寸冬15克清热养阴润燥。
李永成,男,年生。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师承天津名医赵弼臣,现为天津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脾胃病、内科、妇科杂病,发表论文多篇。
33.通经止痛汤(李治方)
制南星、白芷、*柏、川芎、红花、羌活各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桃仁、木防己、元胡、独活各15克,龙胆草6克,神曲、桂枝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坐骨神经痛。
急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克;慢性者加木瓜15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白芍60克;热重者加忍冬藤35克;偏寒者加制川乌15克,减*柏、龙胆草之用量;湿重者加苡仁30克,通草6克;下肢麻木者加全蝎6克(研末吞服);腰痛者加杜仲10克,续断30克;患肢屈伸不利者加木瓜15克。
李治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34.温阳益气复脉汤(李介鸣方)
〔处方〕人参15克*耆20克北细辛6-15克制附片10克炙麻*6克麦冬12克丹参18克五味子12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加减〕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桂枝、减细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檀香活血行气;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李介鸣(~,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主任医师)
35.乳疬方(李继昌方)
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壳9克、制香附9克、郁金6克、瓜蒌壳9克、青皮9克、归尾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6克、甘草3克
水煎法。
每周3剂,每剂分2次温服。
乳疬。
36.五子补肾益肝汤(李子和方)
枸杞子3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北五味10克、车前子15克、菊花15克、菟丝子20克、桑椹子20克、韭菜子2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女贞子15克、补骨脂15克。
水煎服日二次,早晚空腹淡盐水冲下或作成大蜜丸重九克,日二次早晚淡盐水或滚汤冲下。
滋补肝肾,益精髓,养气血,强阴壮阳。
阴阳俱虚、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疼痛,头晕耳鸣,乏困无力,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乙型肝病、病毒携带的保护治疗等。
如症见两胁隐痛不休、口干、腰酸乏力等,加养血柔肝的白芍,疏肝行气止痛的柴胡、乌药、香附、川楝子。如症见胁肋闷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加清热燥湿的龙胆草、*芩,疏肝行气止痛的柴胡、枳实,消积行气的槟榔,通畅泻下的大*、芒硝和清热化痰止呕的竹茹。如症见面目肌肤发*,色淡无华、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加补血柔肝的白芍,补气养血的*参、阿胶,益气利水通阳的*芪、桂枝,温中散寒脾胃阳气的干姜。
李子和,男,汉族,生于年,河北省武安市人,二世医家,幼承庭训,酷爱中医药,年出门到宁夏银川学徒,并受当地名医刘松桥等影响,年到中宁县(原宁安堡)创设和发恒参茸药店,以高超的医术、中药炮制加工为特色,后悬壶故里,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年又回银川创设药店。
37.升清降浊汤(李祥农方)
菊花15g,薄荷10g,生石膏30g,酒大*8g,当归15g,川芎10g,白芷10g,细辛3g,藁本15g。
研细末,用汤酒液冲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血管性头痛
口干、舌质红加丹皮10g,生地15g,大便干燥加元明粉5g(2次冲服),大*加至15g;耳鸣加蝉蜕10g;失眠加*连15g,生龙骨15g;气虚加*芪15g,升麻10g;肝气郁结加郁金、川楝子各15g,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久治不愈患者,基本方水煎去滓后对入白酒15ml,另以月季花5g,
38.热咳方(李明富方)
银花藤20克,矮地茶20克,鱼腥草克,连翘15克,*芩15克,前胡12克,紫菀12克,桔梗10克,杏仁0克,甘草9克
热咳
39.甲瘤汤(李冠泽方)
柴胡10克,青皮6克,甲珠10克,当归12克,夏枯草12克,皂刺10克,僵蚕6克,海藻12克,浙贝10克,法半夏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疏肝理气,和血散结。主治痰气结聚。
40.复方红藤煎(李树人方)
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41.金*汤(李汉俊方)
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活血化瘀。
肾盂肾炎。
膀胱湿热型,加知母、*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芩、柴胡、枳壳、*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2.荣脑汤(李滋栋方)
紫河车、龙眼肉、石葛蒲、太子参、丹参、茯苓、赤芍、白芍、桑椹各10克,当归、生蒲*各15克,远志、郁金各12克,熟地20克,炙甘草6克。
每天1剂,水煎服。
记忆力逐渐减退,性格固执自私,待人淡漠,情绪易急躁,时哭时笑,反复无常,自言自语,身倦无力,伴失眠。
李滋栋,陕西中医1992;(9)
43.温肾益脾汤(李树勋方)
*参20克,*芪、仙茅各25克,芡实、金樱子、巴戟天各10克,肉桂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补脾益肾。
眼睑下垂(眼肌重症肌无力型)。
李树勋《千家妙方·下》
44.化瘀苍术散(李博鉴方)
苍术、*柏、川牛膝各10克,生苡仁30克,泽泻10克,白茅根、生地各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葡萄疫)、小腿湿疹(湿臁疮)、结节性红斑(梅核火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丹毒、硬结性红斑、小腿静脉性溃疡、结节性血管炎,色素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综合征、静脉功能不全等,有由湿热下注,瘀阻经脉引起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瘀滞偏盛,证见皮肤生有瘀点、瘀斑、溃疡、坏死,或有静脉曲张、结节、肿块、触之痛甚,伴舌暗苔腻、或有瘀点,脉涩滞者,可加泽兰、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湿邪偏盛:证见腿脚水肿,压之有凹陷,或糜烂浸渍,脂水频流,淫淫作痒,伴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者,可酌加冬瓜皮、茯苓皮、防己、木瓜等;热毒偏盛:证见皮肤焮红、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疼痛不已,伴璺核肿大、壮热恶寒,舌绛苔*、脉弦数或洪数者,可酌加忍冬藤、牛蒡子、紫草、板蓝根等;气血不足、证见疮口紫暗平塌,肉色灰白,出脓清稀、久不收敛、伴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者,可酌加当归、熟地、*芪、鸡血藤等。
李博鉴《集验百病良方》
45.白斑灵(李遵华)
[处方]当归、连翘、白藓皮、*柏等分
[用法]将上方药物配制酊剂,药水外涂抹外阴患处,1日2次,每次3遍,重者可1日3次。用量每日1毫升,重者3毫升,一般性2毫升。
[主治]妇女外阴白班病,奇痒难忍。
46.凉血化瘀敷剂(李至佳方)
[处方]生地15克,红花10克,当归尾8克。
[用法]将上药捣烂敷患眼,每天敷1次。[主治]此方外敷治疗结膜炎,效果显著。[方源]李至佳。四川中医1984
47.小儿肾病综合剂(李少川方)
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炒白术各6克,肥知母、云茯苓各9克,抽葫芦10克,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各9克,甘草6克。
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
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连翘、金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白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甘润滋阴。小儿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临床颇为辣手,要在临症通权达变,不可拘泥一法一方;湿性黏腻,难获速效,医者亦不可不知。吾用此方,屡屡奏效,缘于持恒之中不忘变通之故也。
李少川《中国中医药报》
48.金*汤(李汉俊方)
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活血化瘀。
肾盂肾炎。
膀胱湿热型,加知母、*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芩、柴胡、枳壳、*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9.寒痉汤(李士懋方)
桂枝9~12克,炙麻*6~9克,生姜9~15克,大枣3~10枚,炮附片6~30克(先煎),细辛3~10克,炙甘草6~9克,全蝎2~10克,蜈蚣1~20条。
炮附子先煎1个小时,加余药再煎30分钟,煎两次,分服。每2~3小时服1煎,配合辅汗三法(啜粥、温覆、频服),直至正汗出为期,未透继服。正汗的标准为:一微微汗出,二遍身皆见,三持续2~5h而自敛。不需发汗则1剂两煎,早晚分服。
温经散寒,通络解凝
辨证属寒凝证者即可使用。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属于寒凝者均可使用此方治疗。
李士懋(-年),山东*县人。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任河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年被授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称号,年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50.通腑润肠汤(李献平方.北京国医堂)
肉苁蓉30g 怀牛膝1g 当归20g 升麻6g 炒白芍20g 泽泻10g决明子、火麻仁、酸枣仁各15g 麦冬1g 杏仁10g 大*(后下)5g 芒硝(后下)10g川朴、枳实各10g 桃仁3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肠燥脾虚之便秘,伴腹胀、体瘦者。
51.十味散(李春樾方)
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豨莶草、肉桂、干姜各30克,生南星、生乳香、生没药、细辛各20克。
上药共为粗末,取适量用白酒或体积分数95%的酒精调湿,纱布包敷患病关节,上盖一塑料薄膜,以防药物渗漏,后用绷带固定。每晚睡前外敷,次晨取下。一般敷药敷药后10分钟左右局部即有热感,疼痛随即逐渐减轻,亦可外敷热水袋,促使药物进一步发挥作用。
散寒燥湿,通络止痛。
寒湿筋骨痹痛。
医院李春樾副主任医师验方
52.健脾通幽汤(李文瑞.医院)
生白术15g 枳实10g 大腹皮15g 香附10g 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肝郁脾虚之腹胀便秘、胁下胀痛、神疲气怯等。
53.冠心宁(李秀廷方)
三七1克川芎1克赤参1克瓜蒌1.5克
上药熬成膏加糖雾化制成干糖浆备用。每次7克,日2次口服。
活血补气,化瘀止痛。
冠心病心绞痛。
54.四参活血汤(李健民方)
*参15克苦参15克玄参15克*芪30克丹参30克山楂30克桃仁10克降香10克
制附子6克炙草6克
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冠心病。
胸阳不振者加全瓜萎、薤白,或间服冠心苏合香丸;心阳虚损者加桂枝、肉桂;气滞血瘀者加三七粉、郁金、枳壳;气阴两虚者加寸冬、五味、沙参;眩晕、心悸、怔忡仲者加龙牡、珍珠母、琥珀末。
55.冠心病方(李凤阁方)
玉竹30克首乌24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24克元参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木香10克钩藤12克南星10克人参2克
血竭1克琥珀1克冰片0.1克
育阴养心,活血通络止痛。
冠心病
56.冠心汤(李家祝)
桃仁l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木香10克枳壳12克薤白30克瓜萎仁10克*参30克法夏10克麦冬10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熟附子10克五味子12克田七末(冲)10克
每日1剂,晚上1次水煎服,病情急,1日2剂,早晚2次水煎服。
益气化瘀,通阳宣痹。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
57.益儿止泻散(李春莲.医院)
*参、白术、茯苓、葛根、丹参、泽泻各6g 甘草、藿香、山楂各5g 山药9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小儿腹泻,迁延难愈者。
58.前芒汤(李雪丽方)
芒果核(或叶)30克,布渣叶15克,前胡、杏仁、桃仁各12克,桔梗、款冬花、浙贝母各10克,枳壳10克,冬瓜仁20克,鱼腥草、莱菔子各25克。
上药加水三碗半煎至八分,3小时后药渣加水再煎,每日1剂,日服3次。
清热宣肺,化痰理气,消滞止咳。
外感咳嗽挟食滞。症见咳嗽、胸闷。痰*黏稠,咯而不爽,厌食口苦,大便积臭或硬结,小便*或微有恶风、发热、舌偏红、苔*腻或白厚、脉浮滑。
若发热者加*芩、连翘;痰浓稠难咳出者加栝蒌仁;咳甚加百部、桑白皮;舌苔*腻,大便硬者加大*、花粉;白细胞偏高者,加红条紫草15克。
李雪丽《新中医》(7)年
59.泻肺止咳汤(李宝顺.医院)
南沙参15g 法半夏15g 麦冬15g 苏子15g 苏梗10g 杏仁10g厚朴10g 桔梗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甘草6g 葶苈子15g 浙贝母10g 茯苓15g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分别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30分钟,3次药液混匀,共mL左右,分3次空腹或饭后30分钟温服。
泻肺平喘,祛痰止咳。
咳嗽,痰热蕴肺型。症见咳逆喘息气粗,胸满,咯痰*或白,黏稠难咯,身热,烦躁,目睛胀突,溲*,便干,口渴欲饮,或发热微恶寒,咽痒疼痛,身体酸楚,出汗。舌红或舌边尖红,苔*或*腻,脉数或滑数或浮滑数。
60.疏风解表宁嗽汤(李兴培方)
金银花、连翘各10~15克,杏仁、浙贝母、枳壳各10克,牛蒡子、僵蚕、前胡各6~9克,桔梗6克,蝉蜕3~6克,葱白20克(捣烂另后下),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疏风解表,宣肺宁嗽。
风热初起,但热不寒,或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口不渴或微渴者。
李兴培《名医治验良方》
61.消肿止痛汤(李盛华方)
川芎、当归、木香、生地、桃仁、泽兰、红花、青皮、三七、水蛭、大*、赤芍、甘草等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也可制成合剂使用。
活血消肿,行气止痛。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伤部肿胀、疼痛等症,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疼痛;用于预防骨折下肢静脉血栓、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镇痛等,疗效显著。
李盛华,男,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同年分配至医院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工作。系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中医,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人,甘肃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甘肃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微创骨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专栏
62.慢性盆腔炎方(李德珍方)
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症见小腹坠胀,或隐隐作痛,经量增多或周期紊乱,白带清稀量多、绵绵不断,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不华,遇劳加重,舌质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63.烧伤四号
白及30克,紫草30克,地榆30克,冰片1.5克,氧化锌1%~2%,氯霉素1%(或灭滴灵2%),香油克。
将香油倒入锅内熬热,加入白及、地榆面熬至焦*,然后放入紫草,大火熬8分钟,再以小火熬10分钟,过滤后所剩油量计算,加入1%~2%氧化锌、1%氯霉素或2%灭滴灵,搅匀即可。
首先将患者损伤部位进行清创、剪开水泡,清除腐皮,然后贴敷烧伤四号,1日或隔日换药1次。
烧、烫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