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只要肯用心,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好东西学,无论是经典还是各家学说,都能学到。今天这个小方子药简方精,又便于操作,故与诸君分享。
开门见山的说,这三味药材就是茯苓、菟丝子和莲子。
这个方子叫茯菟丸,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过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方子,必定是好方子。
茯菟丸:茯苓6克、菟丝子3克、莲子6克
这里面茯苓和莲子都是药食同源,而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水煮后代茶饮,或者直接泡水喝。
这个方子它究竟好在哪里呢?
简而言之,它可以健脾补肾,调心护肝,尤其在健脾补肾上,有独到的作用。
草堂归来背烟云,黄绶垂腰可奈何。
因汝华阳寻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
李商隐的这首诗为我们道出了茯苓的出生之谜。
茯苓长在松树底下,是抱着松根生长的。松木四季不老,茯苓得松树的收敛之气,因此可以四季常生,从而成就自己的物性。茯苓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与各种药材相互配伍,无论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也是茯苓被称为“四时神药”的原因。
茯苓伏藏土中而生,得土气至厚,所以它能补脾土。脾主运化,脾虚往往就是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就容易生湿,也就是说脾虚的同时往往有湿浊内生,这个时候既要补虚,又要消除已经停留的湿浊,茯苓是个不错的选择。
传说宋代名医钱乙白天行医,为乡邻解除病痛,晚上著书立说,笔耕不缀,如此日夜辛劳,长年累月,就患了风湿病。钱乙认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痰湿不除,疾病难好。于是他另辟蹊径,直接从脏腑入手,遍阅古籍之后发现了茯苓这味药。
茯苓健脾的作用虽然不如白术、苍术,但是它甘淡平和,就像老牛耕田一样,缓慢安详,在一点一滴中帮助我们的身体,纠正我们的偏颇。
茯苓在古代又写作“伏灵”,古人认为,松树是很有灵气的,松树死亡后,它的灵气就伏结于根部,如果松树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树上一定会有菟丝子。老话说,千年古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菟丝子,它是一种寄生植物,既没有根又没有叶子,彼此交织缠绕,依靠其他植物蔓延生长。它最喜欢在豆地里生长,因此又被叫作“豆寄生”。
菟丝子补肾是非常好的,它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补而不峻,温而不燥。
菟丝子以种子入药,诸子皆降,降到哪里去呢?降到肾中去。而且你看各类种子在冬天成熟的时候会把自己封藏起来,等到来年春天卯足了劲儿生根发芽。所以,菟丝子它能走到肾中去,添油点灯一样帮你把肾中精髓补足,并且牢牢地封藏起来。
菟丝子入肝脾肾经,不仅能补肾,还能健脾,养肝。像脾肾不足导致的怕冷,便溏,眼睑浮肿,黑眼圈加重,腿脚软弱无力,小便清长,以及肝肾不足导致的目暗不明等,都可以用菟丝子来泡茶喝。
莲子是莲的干燥成熟种子,所以首先它有补肾的作用。
莲子心是苦的,莲子肉呢,饱满扎实又带点甘甜。《本草纲目》里说它“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古人吃莲子有个秘法,这个法子记载在《王氏医案》里:莲子,最补胃气而镇虚逆......日以干莲子细嚼而咽之,胜于他药多矣。”意思就是说,将干莲子细嚼后咽下,用莲子的甘香镇胃,比吃什么药都强。脾胃不足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不过要注意莲子品质的把控,否则嚼起来不但没有甘香,还会有一股苦涩的味道。
莲子还能养心安神,对于心神不宁、容易失眠、老做梦的人来说有很好的作用。
古人对莲子尤为偏爱,认为吃莲子能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间接验证了莲子不俗的养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