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奇妙的方剂,清暑益气祛湿健脾,还缓 [复制链接]

1#

一年最热的时光,往往是从“夏至一阴生”的时刻拉开帷幕的,然而,在炎热的夏季,清解暑热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头等大事”。古往今来,历代医家对于如何愉快的读过暑期,都有过独到的经验。暑期不仅天气炎热,而且湿气也比较重,还会让人健脾变差,不爱吃饭。对此,寻找一个“清暑益气,祛湿健脾”的经典良方,却显得尤为重要。而能够做到“清暑益气,祛湿健脾”,且广为流传的经典良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有这么一个方子,名叫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是由金元名医李东垣所创,全方由“黄芪、苍术(泔浸,去皮)各一钱五分,升麻一钱,人参(去芦)、白术、橘皮、神曲(炒)、泽泻各五分,甘草(炙)、黄柏(酒浸)、当归身、麦门冬(去心)、青皮(去白)、葛根各三分,五味子九个”等15味中药组成,煎服的时候可以加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用清水两大盏,煎至一盏,去掉药渣,温服,一般选择饭后服。对于清暑益气汤的用法,李东垣还强调,如果汗少的话,黄芪的用量可以“减五分”。

李东垣创立的清暑益气汤,对于现代临床来说,剂量太小,当然,中医自古就强调量效关系,诚如李东垣在清暑益气汤方后注中说,“剂之多少,临病斟酌”。而现代临床中的清暑益气汤,一般通用剂量为:黄芪9g,苍术9g,升麻6g,人参3g,白术3g,陈皮3g,神曲3g,泽泻3g,炙甘草2g,黄柏2g,当归身2g,麦门冬2g,青皮2g,葛根2g,五味子2g,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三次。

李东垣的这个清暑益气汤在他的《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都有记载,如果探求方源的话,应当是以《内外伤辨惑论》为主。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皆因饮食失节,劳倦所伤,日渐因循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东垣才创立了清暑益气汤。

对于清暑益气汤的配伍奥秘,李东垣给出了他的配方思路。《内外伤辨惑论》中明确指出,清暑益气汤以黄芪、人参、甘草为君药,主要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以甘草、橘皮、当归身为臣药,主要起到养胃气、和血脉的作用;以苍术、白术、泽泻、升麻、葛根、神曲、青皮、黄柏、五味子、麦冬为佐药,其中苍术、白术、泽泻渗利除湿,升麻、葛根解肌胜湿,神曲、青皮消食快气,黄柏泻热补水、滋其化源,五味子、麦冬主要用来救治“天暑之伤庚金”(也就是暑热伤肺)。

当然,对于清暑益气汤的君臣佐使配伍,当代医家也有新的解析。如李庆业教授等认为,清暑益气汤由升麻、苍术为君药,其中升麻清解暑热、升发清气,苍术芳香燥烈、燥湿健脾;葛根、黄柏、泽泻为臣药,其中葛根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黄柏清热燥湿、尤其善于清膀胱湿热,泽泻渗利湿热,能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以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术、青皮、陈皮、神曲为佐药,其中黄芪、人参益气固表、补益暑热所伤之气,麦冬养阴清热,五味子保肺生津敛汗,当归养血和营,白术补气健脾,青皮、陈皮、神曲理气化滞消食;以炙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主要的作用;煎加姜枣,可以调补脾胃,可以作为佐药[1]。

也有医者对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配伍解析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全方以黄芪为君药,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以人参、甘草、橘皮、当归为臣药,其中人参、甘草益气生津,橘皮理气和胃健脾,当归养血和营;以苍术、白术、泽泻、升麻、葛根、青皮、神曲、麦冬、五味子、黄柏为佐药,其中苍术、白术健脾利湿,泽泻渗利除湿;升麻、葛根善解肌热,能通经络,兼助黄芪升阳举陷;青皮、神曲消积化滞、消食快气;麦冬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泻阴火以资肺之生化之源;黄柏清下焦湿热;以炙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2]。

对于清暑益气汤的临证加减,李东垣分别在《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中都有记载。《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如果“汗大泄”,可加五味子十枚,炒黄柏五分,知母三分;如果“湿热乘其肾肝,行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脚欹侧,已中痿邪”,加酒洗黄柏、知母各五分;如果“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可加当归身、地黄各五分,桃仁泥、麻仁泥各一钱。《脾胃论》中指出,如果是“长夏湿土客邪大旺”,事急从权,可加苍术、白术、泽泻;如果是“湿气大胜,主食不消化”,导致“食减,不知谷味”,可加炒神曲;如果“三伏中长夏正旺之时”,可以增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三味中药的药量。

清暑益气汤虽然是被列为祛暑之剂,但它融合了补中益气汤、生脉散、二妙散等经典名方于一体,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扶正祛邪之剂。李氏清暑益气汤,所治疾病的病机为体质素弱、感受暑热、气分受伤,主要功效是清暑益气、保肺生津、健脾燥湿;临床上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感受暑湿,头痛身热,微感形寒,口渴自汗,四肢困倦,纳呆腹胀,呼吸气短声微,小便黄赤,大便溏薄,舌苔薄腻,脉象虚数等病症;综合全方配伍,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一张既能益气生津、健脾消食,又能燥湿泄热、解肌散邪的良方[3]。

对于清暑益气汤来说,它的现代临床作用,早已超出李东垣创方时的用途了,而且是质的飞跃。现代临床中,李氏清暑益气汤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改善患者泌尿功能方面效果显著),眩晕症,发热,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2]。不仅如此,通过梳理临床文献发现,李氏清暑益气汤的临床用途比较广泛,比如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淋症,胸痹[4];消渴,胃痛[5];温病后期,胁痛[6];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结肠炎,前列腺增生[7];多发性神经根炎[8];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早搏,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老年性痴呆[9];泄泻[10];暑湿感冒,代谢综合征,慢性腹泻,癌症放化疗后,功能性发热[11];痄腮,寰枢关节半脱位,髋错缝[12]等疾病。不难看出,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的现代临床运用,还真是十分广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医者遵循李东垣脾胃论为先,倡导健脾益气的治疗原则,结合国医大师颜德馨的“肥人多气虚痰湿、老年多气虚血瘀”病机观念,在现代临床中首选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来治疗中年代谢综合征或现代所谓“办公室综合征”,屡获效验;并且还根据代谢紊乱各有所重提出了详细的加减法,如血脂偏高可加生山楂、决明子、荷叶等;血糖升高或糖耐量异常可加用地锦草、鸟不宿之类,高尿酸血症可加土茯苓、车前草、萆薢等中药来清利湿浊;若夜寐鼾重、白昼嗜睡则加仙鹤草、升麻等中药益气升清[13]。

对于金元名医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清代名医王孟英指出,“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于是王孟英也创立了一个清暑益气汤,为了区别二方,将李东垣所创的清暑益气汤称之为清暑益气汤或李氏清暑益气汤,而降王孟英所创的清暑益气汤称之为新订清暑益气汤或王氏清暑益气汤。对于李氏清暑益气汤,虽然现代临床应该已经比较广泛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现代药理对李氏清暑益气汤就没有太多涉猎,但是从拆方的角度来看,清暑益气汤融合了补中益气汤、生脉散、二妙散,且方中15味中药的药理作用本身就很强大,但是合方的药理作用,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期发现李氏清暑益气汤更多临床妙用。

参考文献

[1]李庆业,高琳,王云阁,等.汤头歌诀白话解(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邓逸菲,刘端勇,赵海梅.李氏清暑益气汤异病同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54(2):74-77.

[3]朱良春,缪正来.汤头歌诀详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严仲庆.李氏清暑益气汤新用[J].新中医,,(10):46.

[5]丁洪明.李氏清暑益气汤在临床中的应用[J].铁道医学,,24(5):.

[6]秦化珍.李氏清暑益气汤临床运用心得[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5(1):20.

[7]王常普.李氏清暑益气汤运用举隅[J].河南中医,,22(1):71-72.

[8]梁镇宏.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32例疗效观察及肌电图分析[J].新中医,,35(8):29-30.

[9]颜乾麟,孙春霞.李氏清暑益气汤新用[J].新中医,,36(11):68.

[10]李春颖,高俊虹,逯波.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临证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6(5):-.

[11]王浩中,段颖.李氏清暑益气汤临床应用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44(11):-.

[12]宫伟,钟黎娟,李炳钻,等.李氏清暑益气汤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11(22):68-69+72.

[13]董福轮,陈英群,季蓓,等.李氏清暑益气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5(4):98-9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