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 [复制链接]

1#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宛如一部药学经典

《山海经》虽然以地理、神话为主,但也涉及其他知识,比如中医,而且是较早涉及到中医知识的书,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从其叙述方式来看,《山海经》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均有所描述,这种方式,使得此书宛如一部药学经典,所以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的开先河之作。

举例来说,如《中山经》的青要之山,“有草焉,其状如兰,而方茎黄叶赤实,其本如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西山经》说英山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前者叙述了该草的形状,包括叶子、茎、果实、根以及整体的样子,最后总结其具有美容的疗效;后者是动物类的药,描述了这种鸟的样子、颜色鸟嘴,最后总结其疗效。这种写法已与后来的药物学著作没有太大的区别。

比如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描述天门冬:“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细白花,亦有黄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旁。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颇与百部根相类。”二者对比,可知《山海经》被誉为我国药物学的开山之作并非无据。

就其药名来看,《山海经》中药物包括了矿物、动物、植物三类,其类别已涉及到后来许多药书的分类法。如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等类别,而以植物类药为主;成书于唐代的《唐本草》,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菜、米、有名未用等等其实主要也是矿物、植物和动物三类。

这些药物在后来的医药书中也经常出现。以最早的医学专书《神农本草经》而言,其成书于汉代,是我国医药史上第一次对药物形状、疗效的总结。《山海经》中记载的许多药物,均已被吸收编入此书,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记述如《中山经》中的条谷之山上有“亹冬”,此即天门冬。《本草经》中说:“天门冬,味苦平,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中山经》中的首山上多“术”,术有白术和苍术两种,据《神农百草经》说:“术味苦温,主治湿痹、死肌、痉疽,止汗除热,消食,化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郑山山谷。”

磁石,也称“慈石”,见于《北山经》中的灌题之山。《神农本草经》记载:“慈石,味辛寒。主治周痹风湿,支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痛,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一名玄石,生山谷。又如石涅,《西山经》说女床之山多此物,是一种矿物药即石墨。《本草》中说:“黑石脂,一名石墨,一名石涅,南人谓之画眉石…

就药物的疗效而言,如治疗痔、肿(痈)劳(忧愁)腊(皮肤皲裂)、聋、眯、瘅、疟、腹痛、心痛、呕、疠(瘟疫狂、瘿(脖子上的瘤)疣、疽、睐、蛊、痤、厌(恶梦)噎、厥、盲、惑、嗌痛、迷、骄(狐骚)风、屁(消化不良)、疥白癬、痈、底(足茧)等,包括了内科、传染病、精神病、皮肤病等,其中有一些药物疗效已经被现代医学证实。

《山海经》里某些药物的疗效被验证之后,也被吸收到后来的各种医药典籍里。比如杜衡,《西山经》中说有个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其香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以瘿”。意思是吃了之后可以治疗脖子上的肿瘤,马吃了也跑得更快。《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是:“杜若,味辛微温。主治胸胁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久服益精、明目、轻身。一名杜蘅。生川泽。”其治疗的症状包括了头部的肿瘤,而且能“轻身”,即延年益寿,这同《西山经》中所说的“可以走马”相一致。

这样看来,《山海经》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可说是非常显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