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时珍说此物醒能使人醉,醉能使人醒, [复制链接]

1#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祖先的努力下才有了久负盛名的华夏文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中才成就了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可是有一部分的认知原本初衷是好的,可是后来经过历史的变迁却不再是当初的模样。

比如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很常见,它原本是用来避免雾瘴之气、利肠胃、驱虫的中草药,它还有一个特点李时珍说得很到位,那就是“醒能使人醉,醉能使人醒”,不过后来却跑偏了,有人见到它很喜爱,有人却很害怕。

此物就是棕榈科乔木植物槟榔的种子,俗称槟榔,主要以南部地区多见,也深得当地的人们喜爱。在古代槟榔可是用来款待贵宾之物,在古籍《南方本草状》中记录道“彼人以为贵胜,族客必先进,弱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并且此书中提到槟榔被誉为“宾门药饯”,可见当地吃槟榔依然成为一种习俗。但是在本草类书籍中却有不同的见解,东汉的《异物志》中记载它“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提出槟榔有利于胃肠的说法。

后来历代的本草类书籍中常见对槟榔的记载,其最主要的养生之功在于“岭南之地多雾瘴,常嚼槟榔可抵御”,除此之外槟榔的特点被李时珍总结得很全面。

《本草纲目》中记载“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渭“红潮登颊醉槟榔”;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醒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其中“醒能使人醉”是说的槟榔吃多了也会让人如醉酒,“醉能使人醒”说的是如果饮酒过多可以用槟榔来解酒。然而仅是槟榔特点的一部分,现代很多学者发现常咀嚼槟榔对口腔的坏处最多,尤其是牙齿等,另外还有诱发危险的可能,所以有人很喜爱它,有人却对它敬而远之。

当然这只是经常吃槟榔的坏处,如果偶尔用它养生只要达不到“警戒线”就是对人有益处的,而用槟榔养生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一、用槟榔养生可以驱虫。

在《别录》中提到用槟榔养生可以“杀三虫”、“驱寸白”,当时的记录比较模糊,而后来对“三虫”有了明确的概念,“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而“长虫”既现在所说的“蛔虫”;“赤虫”既常说的“姜片虫”。当然槟榔驱虫不仅局限于“三虫”,槟榔驱虫还包括“寸白虫”,也就是绦虫。

槟榔驱虫是人们最早对槟榔的认知,当然针对的虫群不一样用法不同,如果是绦虫,《别录》中提出单独用槟榔即可,而孙思邈提出把它捣碎后以水煮槟榔皮,饭前喝下则隔一天就可以把虫子赶出,并且“未尽再用,以尽为度”,当然如果仅是养生偶尔用一次就好。

如果是有蛔虫,那么也可以单用槟榔,也可以与雷丸、苦楝皮搭档,古籍中还提到如果“蛔入胆腑”,则可用之与苦楝皮、使君子、炒枳壳一起搭档驱除虫体。

假如是针对于姜片虫,可用之与牵牛子搭档,如果是针对蛲虫,可用之与使君子、苦楝皮、雷丸搭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槟榔的诸多搭档中,有一部分是含有轻微的毒素的,需要严格按照专业人士的安排下使用。

二、用槟榔养生可以利肠胃。

在很多典籍中都提到槟榔善于“消谷、下气”,这是因为它善于行肠胃之气、消除宿食得积滞,尤其适用于两种人,一种是食物吃太多或者不消化而肠胃气滞的人;一种是大便不通畅而肠胃气滞的人。这两种人养肾均可用槟榔与木香、青皮以及香附养生。

三、用槟榔养生可以避免雾瘴之气。

槟榔是传统的避免雾瘴之物,它的兴起就是因为此类养生之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它“御瘴疠”,很适合雾瘴较多地区的人养生,而且古书中提到如果“瘴气湿毒”已经影响阳气的正常运行,那么可用槟榔与苍术、半夏、藿香一起搭档用以消除;如果雾瘴之气影响脾胃、肠道的人可用它与常山、草果、厚朴除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养生用的槟榔分为炒槟榔与焦槟榔,炒槟榔作用强但有“伤正”的特点,身体素质强的人可用炒槟榔,而身体素质差一点的选用焦槟榔。此外脾胃之气下陷的人、因为脾胃虚弱而肠道不通畅的人、准妈妈不要用槟榔养生,再就是不论是哪一类体质的人群都不要多吃、久吃。

槟榔是我们的先祖发现并用于养生的好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很多人喜欢常吃它而把它的用途“跑偏了”,俗话说“好物不可多用”,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不论哪种养生方式都要讲究“合理、适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